查看原文
其他

高能预警!这些出自高中生笔下的“深圳故事”,哪个更能打动你?

圳爷 教育大事 2023-12-18


这些天

"深圳故事"征文大赛组委会忙得不可开交

来自同学们笔下精彩纷呈的故事

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宝石让人陶醉!

这么多精彩故事如何优中选优?

这让强大的评委会都颇伤脑筋呢!

经过数轮严格评选

最终的“宠儿”来啦!

快来看看哪个故事最得你心?

有没有你认识的作者呢?

心动就来投票吧!

最佳人气奖由你来决定!



8月初,为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我们深圳”新媒体联合福田区作家协会共同发起举办了“深圳故事”公益征文大赛。


赛事自8月6日启动后,受到全市各中小学生的热烈欢迎,精彩的“深圳故事”如雪片般飞来!至征稿截止时间8月31日24时止,组委会共收到有效稿件近700篇,覆盖全市80多所中小学校!


有的学校在校领导和老师的强力推动下,不仅参赛人数众多,而且优秀稿件频出,如翠园中学、红岭中学、深圳中学初中部、深圳高级中学北校区、深中南山创新学校、翠竹外国语实验学校、荔园外国语小学、福田区彩田学校、龙华区行知小学、深圳市振能学校等。


此外,还有一些学校特别支持,同学们也发来了不少优秀作品,如深圳明德实验学校、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龙华区第三实验学校、深圳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罗湖外语学校、光明中学、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宝安第一外国语学校、沙井中学、龙华中学、深圳市仙桐实验小学等等。


根据组委会此前发布的征文规则,经评委会多轮筛选比对和打分评选,最终80篇文章进入复赛(因高中组投稿较多,经组委会研究决定,复赛人数增加到40名)。


这些作品经评委打分后,将分组在“我们深圳”公众号进行展示,由公众投票选出最佳人气奖!文章最终得分将结合评委打分和人气投票得分加权计算(具体计算方式请参考征稿启事)。


今天,我们为大家带来了高中组的40篇优秀“深圳故事”,后续,将陆续展示初中组和小学组的优秀作品!快来选出你心目中的佳作吧!(以下文章排名不分先后)



G3号参赛作品

题目:《确认过眼神,遇上对的城》

作者:李晓童

点此启封

"深圳故事"征文★绝密

南海有城,其名鹏城。鹏城有梦,梦中花开正艳。

 

有人说“深圳的形成方式注定它会是一个充满遗憾的城市,因为它在每个人的梦里都太美。”的确,骨感的现实将父辈们的理想,激情以及豪情壮志按在地上摩擦。深圳似乎并不待见异乡人:房东的刻薄,领导的傲慢以及本地人的排外,都让我对深圳颇有几分怨念。

 

后来,我偶遇了一座老宅。老宅似乎生来就在那儿,没人知道它什么时候建成,建成了多少年。只有门前的几根暗红的柱子诉说着时光的流逝。老宅饱经沧桑,屋檐外露出腐朽的椽子,与周围珠光宝气的建筑格格不入。

 

站在宅前,仿佛置身于王谢堂前,时光都变得绵长。门半开着,两旁是一排木质长椅,一只棕黄的猫咪在上面打着盹。看到我的到来,似乎并不感兴趣。半晌,一个苍老而又懒洋洋的声音传来,“谁啊?来我这破屋子有什么事?”“老伯,我看你的宅子古香古色,心中好奇就前来拜访,若有不便,还请见谅。”“呵呵,小伙子还挺会说话,进来吧”

 

入门,草色入帘,庭院四四方方,像是北京的四合院。周围整整齐齐地摆放着盆栽郁郁青青,生机勃勃。走廊里,一位七八十岁的老人坐在太师椅上,老人稍瘦,两眼却炯炯有神,精神矍铄。他一手拿着蒲扇,一手拿着烟,手里还夹着报纸。 “坐”,“平时也没什么人来,你倒是来的巧。”老人指了指椅子,说着递了根烟给我。“不了,谢谢。”“噢,我差点忘了,现在年轻人都不抽烟了。”我笑笑“老伯你也少抽点烟吧,烟盒上还写着‘吸烟有害健康’呢。”“呵呵,你暑假作业上还写着‘暑假快乐’呢。”我哑语。

 

老人哈哈笑了笑,又停了停,吸了口烟,缓缓吐出,放下了报纸,像是在回忆,“我像你这么大时都出来闯荡了。那时也没什么本事,就凭着一身的蛮力,在码头上当搬运工,后来因为我的效率在所有人中是最高的,受到老板的赏识,做到了管理层,日子清闲了不少,这里有个特点就是自由。 这里是个新的地方,没有历史的积淀,没有思想的包袱,每走一步都是新的,不需要与以前比较。人都是移民的,一桌麻将,四个人,可能一个老板,一个公务员,一个普通人,甚至一个可能是有过前科的犯人,真真是天南海北一家人。后来老板跑路,而我们这些人就成了无根之萍,我就义无反顾地挑起大梁,留下跟我混的有十几个,都是平时关系好的兄弟姐妹。”

    

说到这时老人眼睛闪闪发光,语气中难掩骄傲。又吸了口烟,道:“刚开始时也确实很困难,大家都被老板坑了几个月的工资,十几个人同住一个铁皮房,女的就睡上铺,男的就睡下铺,彼此信任,和乐安宁,就像一个大家庭,虽然条件困难,但也还是快乐。”

   

“您为何一定要带着他们?以您的能力,谋生并不困难。”“相遇便是缘分,有福就要同享,有难就得同当。”“这不就是一句空话吗?”“怎么会是一句空话。”“若为兄弟,何须誓言;若不为兄弟,誓言又有何用?”“哈哈,小子还挺刁钻。话虽如此,但我只求心之所安,义之所在, 这是家训之一。也正是因为这几个字,再加上之前积累的人脉,才让我们能够像小渔村般迅速崛起,发家致富。再后来......”

    

说到这,老人神色黯淡了下来,“再后来,就老咯,该退休了,是年轻人的时代了。但我相信,一代跟比一代强,小伙子,未来是属于你们的。这房子是父亲建的,我舍不得走,就留下了,几个子女在附近陪我而我那些个兄弟姐妹大多都是外地人,被子女们接到老家享清福去了,偶尔还能约出来见个面,但每次都会少几人再也见不到了,唉!”“时间也不早了,走吧。”我起身告辞。

    

出门,长椅上的那只猫咪早已不知去向,望着天上皎皎孤月轮,长吐了一口气,思绪久久不能平:老人不就是无数异乡人在深圳的缩影吗?

    

来了,就是深圳人。 这句话语温暖了无数外乡人。一座城市容得下阳春白雪,也容得下下里巴人;容得下咖啡馆、歌剧院,也容得下油条铺、杂耍团。深圳以它博大的胸襟,鼓励着众多的年轻人,他们在这座城市扎根,发芽,经历风雨,沐浴阳光,打拼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这里住满着青春和梦;这里刮着北纬22度季候风;这里的握手比较有力;这里的微笑比较持久;这里的每天都年轻!

 

大河蜿蜒曲折,汇成汪洋流向远方。泅渡历史的海峡,深圳终于拔地而起,与时代并肩。我望向莲花山,小平同志的雕塑目光如炬,步履坚定。月光打在他脸上,仿佛能勘破黑。雕塑下,三角梅如跳动的火焰。

    

新时代的风刮过世界,最终吹进深圳,吹进这座二十五年的奇迹之城。








G45号参赛作品

题目:《大城小事》

作者:王珏茹

点此启封

"深圳故事"征文★绝密

我生长于深圳。自记事起,就生活在这座城市里。幼时的世界很小,不知道深圳有多大,更不知道“深圳”这两个字意味着什么,只知道这里是我的家。

 

记得奶奶带着我坐颠簸的老旧公车去超市买东西,一路上和司机争论一米三的孩子到底要不要买票,大约两个站的距离都感觉颠了好久好久;夏天的傍晚,妈妈骑着摩托车载我去公园,那里的石质滑梯好长好长,感觉怎么也滑不完;小学的时候有了十块二十块的零花钱,感觉拥有了“巨款”,在学校门口的报刊亭买红本绿本的故事会,追周周更新的漫画刊物,报刊亭是个神奇的地方;和姐姐共用一张充值了十块钱话费的电话卡,放了学就一起去给爸爸打电话,十块钱的话费怎么也用不完;小学旁边的老小区是捉迷藏和闲逛的“圣地”,小路上颗粒感的青砖石板,居民楼外墙上攀岩的藤蔓,和总是在院子里饮茶笑嘻嘻的老奶奶是童年的图画。

 

突然有一天,像是按了快进,噌的一下,我的世界就截然不同了。那路颠簸的公交车取消了,滑梯翻新了,电话亭拆走了,报刊亭的故事会涨价了,小学旁边的老小区要拆迁人去楼空了,街边的楼房长高了,连爱国路的迎春花市也不再办了。大家出门都乘地铁了,从2004年深圳地铁一号线通车,到如今深圳地铁几乎将整个城市连接,四通八达的交运网络,把大深圳在我的面前铺开了。2011年开始有了电动的公交车,那时候在大街上看见一辆都觉得好新奇,如今全市的公交都是电动的了。也是这一年,大运会在深圳举办,我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我所生活的城市,她是如此的不一般。好像也就是在这一年,地王大厦不再是深圳最高的楼,京基100落成了。从国贸到地王大厦到京基100再到平安大厦,好像就是一瞬间的事。从1980到2020,从深圳经济特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的脚步不曾停滞。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深圳这片充满希望和生机的沃土,你方唱罢我登场,深圳的故事不曾断更。

 

深圳晴空有着摄人魔力,得见一次便念念不忘。天空蔚蓝深远而清透,云朵可爱,阳光炽烈,望向它的时候风也停滞了,疲惫卸下,前路清晰。作为一个深圳的中学生,那身与深圳的晴空同样明朗的蓝白校服,是我所自豪的。不仅是因为他简洁大方舒适,走出国门进驻了伦敦的博物馆,更因为这身校服是一代又一代深圳中学生共同的青春记忆,是洋溢着朝气充满着希望的深圳学生的标志,是深圳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外地旅行的时候,偶尔碰到身穿深圳校裤的人,心里都会多几分亲切和他乡遇故知的欢喜:瞧,这也是深圳人。

 

空地矮房到摩天大楼,渔村小镇到国际都市。这是属于深圳的奇迹,更是属于深圳人的奇迹。我为我是深圳人而骄傲。








G73号参赛作品

题目:《木棉,奋斗》

作者:纪冬婷

点此启封

"深圳故事"征文★绝密

“南国之艳,艳在木棉。”不要绿叶衬托,也不要褪去艳红的色彩,春来时她尽情绽放,夏近了她绿叶成荫,隐天蔽日,秋天她落叶萧萧,冬天她凌寒傲立。一树树花开,像是深圳人的奋斗热情燃起。深圳是年轻的城市,也是包容的城市,无论你来自哪里,只要你愿意奋斗,你尽可以在这里施展你的才华,也总能在这里找到故乡的味道。木棉和深圳,像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我爱木棉,相信每一个来到深圳的人都会为她的盛放动容。站在木棉下,嗅到她不浓郁却吸引人的芬芳,抬头却只能看到她的一角。站在远处,那花就像一簇一簇的火苗,她是她自己,不需要任何事物衬托,一个人便可撑起天空,花落时也不褪去颜色,大地上充斥着她的红。老师谈到木棉时,和我们说她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花朵。

 

我们也是奋斗着的年轻人。改革开放时,一首《春天的故事》唱响大江南北,更多人知道深圳,来到深圳追梦、逐梦、圆梦。奋斗的人总是有魅力,深圳也因奋斗的我们变得更有魅力。

 

“还有比跑得快飞得高更刺激的吗?有。跑得更快,飞得更高。”这是纪录片《城市二十四》中深圳的开场白。深圳在改革开放后不断突破极限,一次次刷新记录。在这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里不再有一夜暴富的奇迹。但是深圳也有它特别的地方。它承认你的努力,不管付出什么,都会被赋予回报;它也可以给予你机会,你可以试错,可以失败,只要愿意,你可以从头再来;它也可以让你与众不同,所以你可以看到宝安机场、深圳北站永远有人奔赴而来,有人乘兴而去,你会看到有人漫步海边,也会看到地铁站人头攒动。

 

我们每个人都是为增加深圳的底蕴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人,最辉煌的成绩,往往不来自专业人之手,而来自普通的深圳市民。广东共青团的微博曾发布过业余摄影爱好者,他们拍出的作品让专业摄影师们自愧不如,那么这些人往往是深圳的普通市民。我们虽从事事业不同,爱好不同,但来了就是深圳人,我们是为深圳创造奇迹的人。

 

木棉花开。木棉花年年岁岁花相似,而我们岁岁年年人不同。不同在哪?不同在我们永远在进步。每一天的我们都比昨天的自己更加努力和坚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木棉花是,我们亦是。

 

在木棉花的盛放中,我不自觉地加快了脚步。









G74号参赛作品

题目:《平凡不凡》

作者:伊娜

点此启封

"深圳故事"征文★绝密

以前住的地方门口总坐着个女人,每次打开门总能看到她手里总拿着各种零碎货做着,女人有个孩子,在家没人能帮着带,就把孩子带到她工作的制衣厂,她干活,孩子也在帮厂里的叔叔阿姨剪衣服上的线头,要是把孩子放在家,孩子总在床上坐着等着十二点后妈妈回家再才会睡觉。制衣厂倒闭了,她又摆了几年的摊,后来从我家附近搬走了,我不太清楚她之后发生了什么,但再见她的时候她已经在深圳有了一套房,孩子上了初中,家中吃穿都还不错,人也精神了很多。

 

邻居是一对老人夫妻带着一个六岁大的孙子,和一个刚出生的孙女,老婆婆在夏天的时候总是端着一盘青团,带着几把艾草来我们家,告诉我们夏天火大,吃点青团,用艾草调制洗澡水也是极好的。

  

在深圳的雨天等车却没带伞时,老婆婆总会撑着伞默默的靠近你,等你发现突然没有雨淋在身上的时候向旁边一看,她也会偏过头向你温和的笑笑,你点点头致谢,陌生人间有种奇妙的默契。

  

地铁上会有大叔将自己的座位让给手上捧着一本书的女学生,有列车安全员为地铁上的女孩寻找一处安全的角落。

  

父亲有个朋友,高考没考上大学,本可以回老家去种在自己名下的地,但是他想留在深圳看深圳的大海,高中学历只能打工,每日站在车间流水线上工作八个小时的他与大海无缘,几年后他觉得继续这样不行,于是他重新参加了两次高考终得大学,毕业后也找到了份相对不错的工作,闲暇时间也可以去他从毕业就一直想去的海边看看。 

   

走在深圳的街道上,望着那些正在翻新发生蜕变的地方,偶尔会想到我是否也曾踏过当年那个小渔村泥泞的小路,与那些或成功或失败或伟大或平凡的人走后留过的脚印重叠,即将走向他们千万人中一人的道。或耕耘或收获,或平淡一生或发达富贵,但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各司其职,不会停止为生活而奔走,新生的城市本没有太多原著居民,到处是漂泊着的浮萍,一吹就散开的飘絮,当他们汇聚在一起,定居在一起,这样的灵魂总是隐藏着蓬勃的力量的,她们总是很友善亲切,也总是将拼命上进的活力轻而易举的让他人感受到,在自己困顿时也要向他人伸出援手,深圳它所幸得到眷顾,又有幸得到这样一批人,像簕杜鹃所代表的坚韧不拔,这批人不太出彩,只是像在艰苦贫乏的年代生存的普通人那样有着继续做下去,接下来一定要活得更好的渴望。

  

很多很多年后风早成了雨,星星变成了石头,花变成了泥,但这片特区上的土地永远记得。

  

记得那些平凡的伟大,那些伟大着平凡。









G86号参赛作品

题目:《我与深圳的故事》

作者:韩佳昕

点此启封

"深圳故事"征文★绝密

“你老家是哪里?”“我出生在东北,可是从小在深圳长大。”

 

这种司空见惯的对话大概在我十七年的生命里出现了不下上百次。当别人露出了然于心的表情时,我就默默地点点头,随后再煞有其事的补充了一句,“也可以说我是深圳人。”

 

北上广深,中国大陆经济实力最强的四个地区。用流行一点的话来讲,组个团就可以出道了。虽然说深圳名列其中,可毕竟是最后一个,北上广都不带深圳玩儿。你看,不是有电视剧叫《北上广不相信眼泪》、《北上广依然相信爱情》吗?深圳的“地位”可见一斑。

 

如果让人们谈谈深圳的话,大多人的第一句话应该是:“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于是,深圳作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窗口和新兴移民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在祖国南部崛起了。

 

但如果是让我谈谈深圳的话,脑海里蹦出来的是小时候仙湖植物园的野餐、航母世界装模作样的小行手、麦鲁小城的职业体验、儿童医院门外卖的氢气球、少年宫的漫画班、东门的旋风土豆、以及始终熙熙攘攘的深圳图书馆……

 

小时候身体不太好,我总是会去医院打吊瓶。“去医院”这个词在小孩子眼里是很恐怖的,抗拒去医院在所难免。即使是这样,小时候还是莫名其妙对去医院充满了很多向往,因为排队等打针的大厅里有一台很大的电视机,有时候会播很“无聊”的新闻,有时候会播好看的动画片。儿童医院的一楼还有一间杂货铺,里面有我当时最喜欢的漫画书。

 

等大了一点儿,我开始在少年宫学漫画。那时因为交通不太方便,所以选择坐公交。路途很遥远,我清晰地记得和妈妈坐在中间的位置。我喜欢坐在窗边,因为就可以把头靠在窗子上,车的晃动会让头一颠一颠,好快乐。后来开通了地铁,交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出行选择,再也不用早早起床为了赶上第一班公交,便捷舒适的列车代替了狭小的车厢,可我也不会再把头靠在窗子上了。

 

上了初中,从先前的生存资料消费变到了发展资料消费。我开始去“泡”书城。快进书城的墙上印着一行大字:“读书以及一切为读书所做的服务都是高尚的。”我曾在那里看完一整套的《盗墓笔记》,也曾在那里做过义工。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迎来一丝由读书带来的慢意清风,整个人突然变得很柔软。我见过小孩子抱着一摞书乖乖的看,父母怎么扯都不愿回家;也曾见过细细挑选着练习册的小女孩,皱着眉头一本一本的对比,还见过一丝不苟穿着西装的上班族抱着一本武侠小说,笑的开心…… 在这里我真真切切的感觉到了读书陶冶情操,书中自有黄金屋。在这座现代化的都市里,因为一本书,我可以暂且的穿越回古代做我的武侠女王,也可以穿越到未来探险海底两万里。

 

再大一点儿,上了高中。我的学校在罗湖,曾经深圳的代名词。从教室的窗外看去,可以看到一排排矮矮的旧房子,也可以看到一座座玻璃墙的高楼大厦。突兀的城中村好像伤口溃烂后遗留下的伤疤。快节奏的城市也有因为飞速建设而被遗忘的角落。

 

航母世界的航母被拖走了,麦鲁小城关闭了… 我与深圳的回忆好像又少了一些,但它们却是真真切切在我的生命里存在过的部分。我十七岁了,我和深圳在一起过了十七年。我陪着深圳长大,深圳陪着我长大。我见证过它从不那么美好的小城变成现代化“中国硅谷”,它见证我从年幼无知的小孩变成有思想有魄力的新青年。

 

今年,是深圳特区建立四十周年。四十年沧海桑田,四十年峥嵘岁月。过去的四十年,是深圳拓荒牛们奋力拼搏的四十年。而下一个四十年,将由新一代深圳人接力开创。我与深圳的故事,还有很长很长。慢慢来吧,慢慢发生吧,四十岁生日快乐,我的深圳。









G96号参赛作品

题目:《深圳味道》

作者:贾湘易

点此启封

"深圳故事"征文★绝密

小小的早餐店里挤满了人,一缕缕蒸汽飘散在店里,里面的肠粉正不断地往外递给客人,潮州人带来了他们的早餐,福建人带来了沙县小吃,在深圳你可以看到大街小巷之中都开着各地特色的早餐,这里是深圳,一座包容的城市。   


这里曾是一个小渔村,外地人奔涌进来是在40多年前,他们带来了家乡的饮食文化,我们可以在一座城市里体会到多种地方特色的美食,湖南菜馆,四川火锅,广州早茶,皆汇聚于此,不仅满足了外地人的口味,还缓解了浓浓的思乡情。然而深圳是一个年轻的心脏,需要无数拼搏的人们去使他跳动,辛酸,苦味,无数年轻人在这里体会到了人生的多种味道,有多少次想过放弃,然而第二天一早,一口豆奶,一口肠粉就重正精神去在城市的角角落落打拼,为了这个城市的发展默默贡献力量。

   

深圳的生活是苦的,多少人被房贷压的喘不过气,为生活的奔波而疲惫不堪,一年下来,春节都无心回家,可是,即便当下困苦,也任然对来年抱有希望,这是每一位年轻打拼的人都拥有的心态,凭着一腔热血也要在这城市里闯出一条路,他们期待的是终有一天峰回路转的甘甜与感动。也许身边的人和他一样,每个人有属于自己的深圳故事,也许两个老乡在同一家菜馆碰面,畅谈着自己的人生故事,相互激励,人生的苦乐也就一杯酒一口菜,在苦中作乐,这样也属于深圳的一种味道吧。  

 

深圳也是充满欢乐的,东门汇集了大量娱乐,有游戏机,大型商超,还有深圳第一家麦当劳,给早些年来深圳的人开了眼界,满足了好奇心,如今深圳已是无所不有,青年男女都漫步这座城市街头,欣赏这绿化优美的城市,共赏夜晚绚烂多彩的灯光秀,一批人走了,新的年轻血液输入,他们适应了城市的节奏,把这里当做乐土,我们能看到不同地方的菜馆里聚集着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他们有说有笑,在这彩色灯光的城市中庆祝,深圳是充满甜蜜的,有欢声笑语和努力后的感动。   


这座城市走了多少人又有多少人将会到来,这些人都将他们的个人故事搬到深圳这个舞台上上演,他与我们的生活融于一体,深圳的味道是多样的,终将在我们心中留下抹不去的记忆。









G125号参赛作品

题目:《此心安处是吾乡》

作者:张可欣

点此启封

"深圳故事"征文★绝密

题记:“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定风波》

 

雨后初晴,空气中满溢劲竹破土而生的气息,于此时,坐落于窗前,品雨后夏日之景,赏大千世界,捧一本诗集,观先人之风,享思想之盛宴,许是再惬意不过之事。指尖轻掠过文字,倏地顿了,我细数着字里行间的暖意,感之与穿越亿万光年而来的光交织在一起,融入吾之心。而书页上不过寥寥数字:此心安处是吾乡。

 

八月中旬,炽阳笼罩大地,一个顽皮孩子紧缠着两位老人,她的脸庞上早已没了初来时的惊奇与惊喜,取而代之的是大滴大滴的泪珠,她讨厌这座城,讨厌它高高的楼层,狭窄的楼房,才不想离了故乡,离了最亲爱的爷爷奶奶来到这里上学。

 

送别二字,似自古以来都泛着一层淡淡的忧伤,不论如何掩藏,如何以乐代殇,心底的悲总是藏不住的。尤其,是对一个孩子来说。

 

如同五年前的那个夏日,我擦干眼泪送爷爷奶奶上了飞机,回家路上眼前却模糊成了一幅幅水墨画。

 

转变,发生在何时呢?

 

寒风凛冽,刺骨之劲风带着不容抵挡之势扑向面庞,朝阳初升,天边的霞似镀上了一层淡金色的油彩。我擦了擦头上的汗,向前迈着,身边是同我一样奔跑的人,路的另一侧是返程的人,他们或竖起拇指,或悉心提醒奔跑之人剩余路程。太阳渐渐升了起来,“嘶,”——距离终点还有不到两公里的路程,我却猛地感到脚底一阵疼痛。待我检查时,却发现足弓处已磨出了水泡。“还要继续吗?”我纠结着。“小姑娘很棒呦!”一位志愿者阿姨走了过来,递给我一枚创可贴笑着说道,封面上的海绵宝宝比出大拇指冲着我微笑。

 

感动,油然而生。

 

三年前,我很庆幸我随着父亲参加了深圳湾十公里的马拉松比赛,也很庆幸我坚持了下来。

 

回家的路上,我拿着奖牌笑着,望向窗外,美好之感悄悄攀上心头。

 

合上书页,微笑,默叹,起身向外走,于我而言,星期一的街道之景是不多见的。适逢雨后,几个顽皮孩子拨拉着矮树枝——“哗啦”,待雨落下便赶紧撑伞,三人相视而笑,气氛欢快。我向前走着,望见几人立于小学门口,不禁驻足观望——原来是小学里的芒果成熟,保安大叔正拿着长杆摘芒果,收杆之时却不小心用杆子碰倒了大爷的菜篮子,大爷嘟囔着,旁观者哄堂大笑。我仍走着,望着仅深圳才有的天空之蓝,听着鸟儿歌喉之婉啭,感受这座年轻城市的活力。

 

习习凉风掠过,轻诉它的所见所闻,展示它所喜爱的花香。我喜故乡之恬静美好,怀念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但我却深知我将奉献我的青春于这座年轻之城,见证它的历史,伴它走过历史。

 

只因,此心安处——是吾乡。









G139号参赛作品

题目:《绿》

作者:刘佳宁

点此启封

"深圳故事"征文★绝密

侯平均气温法里划分的四季中,是没有深圳的冬天的。即使在秋天,绿色也总是布满我们的生活。

 

城中村给人的印象向来就是脏、乱、差,参差不齐的房屋,各种各样的颜色,无不让人们多添上了几笔对其不喜的想法。可我喜欢,熙熙攘攘的人群,年纪比我还大的小店,早晨包子店的飘香,或许是乱的,却是多彩的,而我最喜欢那抹绿。上下楼没有电梯,总能慢慢多停留几秒,透过绿色的窗,是没有高楼大厦阻挡的蓝天白云,还有对面楼顶的那抹绿。我已经观察那抹绿很久了,我常常趴在窗边望向对面,那是个菜园子。偶尔看见老人在忙活,还有只猫,时常快活地蹦来蹦去。我怀着对那抹绿的好奇过了很久很久,后来在大人们的谈话中得知他们是二三十岁来到深圳打拼,奶奶是个老师,爷爷的历程说来是一部艰难的奋斗史。如今儿女事业有成,倒也已经到了享清福的年纪,只是闲不下来的心,支持着他们,和念念不忘老地方的心造就了这个小小的菜园子。时不时街坊邻居总能收到他们充满爱心的菜,时不时我也被楼顶坐在摇椅上的老人打动,被那份安逸所感染。

 

这座快节奏的城市,它很包容,形形色色的人们从各个繁华的办公楼回来,冲上拥挤的地铁,到站后回到另一个地方,道路两旁没有整整齐齐的绿植,人行道也不宽敞,街边小摊的叫卖声起此彼伏,这一段路,他们可以慢慢走。人们回到一条条的小巷子,结束了一天的奋斗和辛苦,缩在自己不大的屋子里。那是我想象中打拼青年们的样子,他们确实是这样子。我喜欢慢慢地在路上走,喜欢在地铁上看周围。我看到了三号线彩虹列车上的奋斗史,看到了很多很多双不一样的眼睛,我们一生会看很多眼睛,有的双眼皮,有的单眼皮,有的小,有的大,可是他们的眼睛很特别。是绿色的,是具有生命力的,他们像菜园子里经过台风天后的菜一样,他们像慢慢生长的小草一样,他们在这座大城市,渺小如天地中的蜉蝣,他们绿意盎然。生活会一点点打磨他们,可是他们会扎根,他们是一群比我们大些的哥哥姐姐,他们是一群尚还年少的追梦人。

 

四季如春,绿意盎然的深圳直至今天还在散发它的魅力,一批批开拓者早已老去,后浪在后头为他们保驾护航,助他们安度晚年。一代又一代,是这座年轻城市早已稍有见证的变迁,一年又一年,是一批又一批,不会有枯黄的时候,深圳,会永远绿意盎然。









G145号参赛作品

题目:《“流浪”在深圳》

作者:张烨

点此启封

"深圳故事"征文★绝密

郁达夫笔下的南国,似乎远不如北国有韵味,然,英雄所见略有不同。

 

若非生活在北回归线以南的深圳,你可知,春天要是刮了凛冽的寒风便是奇怪的;夏天的雨若不是那般突如奇来,便是无趣的;秋天要不是悄悄露了脸后转身就走,便是不正常的;冬天若是下起了皑皑白雪,那一定是百年难得一遇的。

 

海子说:“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和你的心上人,一起走在街上。”如此,太阳应该是红火明艳的、象征美好的,不过深圳的太阳还颇为勤奋,像是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晒得街上的人们和孙悟空一样东躲西藏。尽管这样,它依然不影响深圳的迷人。彼时,我常常会坐在教室里,和同桌一起透过窗望向外面湛蓝的天空,互相戏谑地称,有一种蓝叫做“深圳蓝”,若是庄子笔下的鹏生长在这么蓝的天空下,岂止抟扶摇而上九万里。

 

思及此,除了“深圳蓝”,当然还有一种速度叫“深圳速度”。若非生活在发展前沿的深圳,你可知,这里的人们来自五湖四海,带着各自的梦想,和天下侠客相聚于一方仗义江湖,拥有着惺惺相惜的豪情?你可知,这里是中国第一座国际花园城市,且这里的树木四季常青?你还可知,这个年轻的城市充满着朝气,在创新的道路上正蓬勃奋发?

 

我曾在国庆期间去深圳书城购书,待出书城后早已夜幕降临,抬眼间,发现京基100大厦的巨型亮屏上滚动着“梦想从学习开始”的字幕,红为底,白为字,须臾后闪变为“学习强国”。依稀记得那一刻深入内心的视觉震撼感,更是不禁感叹深圳着实是个推行全民阅读、全民学习的年轻城市,书香气与朝气常在。

 

诚然,有人渴望归隐,喜欢寻一处南山而去的安稳平淡,而非深圳这样快节奏的城市。可我偏生喜欢热烈地生活着,像林清玄在书中写得“我们走过生命的原野时,要像狮子一样,步步雄健,一步留下一个脚印”那般,涌入深圳的人海,和后浪奔涌向前。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把人生比作下榻旅馆,你我都是漫漫长路上的旅行者,如此一来,何不如亲过午后的雨,看下午三点照射在地王大厦玻璃上的浮光影动,站在深南路的人行桥上眺望夜幕中的车水马龙,“流浪”在深圳。









G148号参赛作品

题目:《小谭在深记》

作者:谭杰桁

点此启封

"深圳故事"征文★绝密

二十岁的小谭南下来到深圳,他瞒着父母,只带上了一个背包。

 

他并没有优秀的文凭或一流的技术,徒有这个年纪赋予的充沛体力,只得进了一家台资企业当搬运工,工资普通,包吃包住。

 

一天有八个小时正班,但他几乎每天都加班加点至凌晨,只为多攒些加班费。有时干得累极了,便直接在仓库里垫上几块纸板,睡个三四个小时,眼睛一睁一闭,新一轮搬运工作便又开始了。

 

那时的他只知道埋头苦干,没什么旁的心思。有时,在生活区碰上了别的部门成群的女生,其他男生都会不由自主地多看几眼,或善意的调笑,而他只是淡然地走着,看到漂亮女生经过,心里的念头也不过“呵,小孩子罢了”,继续盘算着今天或明天的工作计划。

 

过了两年,他换到了采购部。新年之际,按照传统要去财务部领春节红包,他在财务部看到了那个当初被他称为“小孩子”的女生,与一群女生围着讨论着什么。女生群中有几个岁数大一点的,已经成了婚的,正是中意当红娘的年纪,不时往有男生的地方看去,再挤眉弄眼地对年轻的小姑娘使眼色。感受着若有若无的视线扫视,在女生特有的娇笑声中,他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背,耳根稍稍有点发烫。

 

财务部的办公室可真闷啊,他认真地下了结论。

 

一个月后,他突然接到了财务部经理的内线电话,让他来办公室帮忙。他匆匆忙忙到了之后,却又说没事了。回去后,又陆续有几个部内的男生被叫去。他有些疑惑,脑海中隐隐约约浮现出个面孔,随即便抛之脑后没再想。

 

后来他遇着了个同乡,所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不过几瞬便互相邀请着一起出去玩。邀约当天,同乡还带上了几个朋友,其中有个便是那个财务部的小姑娘,穿着点缀着碎花的裙子,看起来灵气极了。他友善地打着招呼,互相交换了姓名,原来这个女生叫英子。

 

呵,英子,我看英气倒没有,更多的是娇气吧,他有些心不在焉地想着,看着格外娇小的姑娘,不自觉磨蹭着布满茧子的大手。

 

他们去看了电影。简陋的设备,嘈杂的环境,投影在布上的影片虽然有些朦胧不清,仍不妨观众们看得津津有味,尤为喜爱电影的英子自然也聚精会神着,只是在不经意的侧目,便好笑的发现开场不到七八分钟,小谭就已经睡着了。

 

对于小谭来说,平时过于巨量的工作加班已经让他疲惫不堪了,电影演的再好都不如一顿饱饱的美觉来得实在。

 

后来在同乡的屡次邀约撮合下,他们开始了单独的约会。

 

约会的流程并不很浪漫,此时深圳的娱乐地方少,只得看看电影,吃吃饭,散散步。当然,看电影也不过英子一人在看,小谭只是坐在一旁睡觉。

 

有次散步时,英子轻轻抱怨口渴了,却见小谭颇为骄傲地说:“哈,我从早上到现在都没喝水,还没渴咧!”

 

真像个小孩子,就像第一次见他时一样,英子想。

 

在英子印象中,第一次看到小谭就是新年那次,在周围朋友的耸动下,发现了他,明明是个青涩小伙子,却在一群人精里装成熟装镇静。

 

后来经理趣味一起,利用职权将几个小伙单独叫来展示给她和几个女孩看,让她们挑选欲牵红线。英子红了脸,虽然仍觉得他像小孩子,但不得不承认他在其中是最帅的。

 

后来的事便顺理成章的,他们在一起了。

 

正值深圳劳动法不断完善,员工工资待遇慢慢提升,港资、台资眼见生产成本不断提高,部分企业离开深圳,给深圳当地小企业发展的机会不断增加。

 

小谭内心深处藏着野心,他顺势加入了自主创业的浪潮。然而他的创业之路一直都是坎坷而艰辛的。他先是与朋友一起办了个厂子生产手机模具、保护膜,奈何技术、业务、经验都不足,除了勃勃的勇气,他几乎什么都没有。果不其然,他几乎一败涂地,只能重新开始,他改成生产手机按键,此时按键手机盛行,顺利接到了大笔大笔的订单。谁料,华强北东窗事发,遭受大清理,许多生产按键手机的老板出了事或跑路或倒闭,于是乎大量货款收不回,资金链断缺,企业经营困难,濒临倒闭。

 

虽然职场不易,但情场得意,可以稍作慰藉。英子绝不是娇气的,她一直不离不弃。曾经爱穿的小裙子不知不觉换成了飒爽的西装裤,仙气飘飘的长发剪短成利落干脆的短发。在小谭创业稍有起色是便进入他的公司全力协助他,公司破产后便自己打工,一人承担起了养家的责任,使小谭能放心二次三次创业。

 

在他创业期间最落魄的时候,即使是春节也有很多人上门催债,小谭的状态前所未有的糟糕。在看到这个男人最脆弱崩溃的样子后,英子怒了,她一个人直面十几个大汉,冷静而坚定地对峙着,说明债是一定会还的,但如果连过节都一直穷追不舍不肯放过,就不知道最后会得到的是钱还是什么了。讨债的人被怔住了,便妥协延期了。她沉默着用为数不多的物什将家里布置得温馨充满节日气味,笑着跟小谭吃完了那一顿朴素但美味的除夕晚餐。春节的深圳总是冷清,那年的家里却充满温情。

 

后来他痛定思痛,吸取教训,重新白手起家,开始生产手机玻璃加工设备,终于迎来了转运,一路高歌,赢得自己的事业。

 

白驹过隙间,深圳迎来了四十周年。边陲小镇到国际大都市的蜕变,沧海桑田。小谭是亲眼见证深圳CBD的天际线一步步从平缓到陡峭的那批人之一,曾经的土路在他的脚下已然流淌成壮丽的景观大道,简陋的投影厅摇身一变成了先进的4D影厅,不变的是仍改不了看电影时睡觉的习惯,时常抱怨4D影厅的椅子动起来妨碍睡觉。

 

深圳成就小谭的爱情,成就了小谭的事业,而也正是小谭等数不尽的国民们成就了深圳。深圳与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而我们与深圳的故事也即将开启新章。









G166号参赛作品

题目:《公交车承载的深圳》

作者:张海悦

点此启封

"深圳故事"征文★绝密




G170号参赛作品

题目:《日出沙头,月悬海角》

作者:云天钰

点此启封

"深圳故事"征文★绝密




G178号参赛作品

题目:《听?我与深圳的故事》

作者:胡相宜

点此启封

"深圳故事"征文★绝密




G179号参赛作品

题目:《窗》

作者:黄冰馨

点此启封

"深圳故事"征文★绝密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窗户又何尝不是城市的眼睛?

 

在深圳,这个对外开放的窗口,透过一扇扇窗,看见万家灯火点亮,冰冷都市里的人文关怀;看见漂泊游子寻寻觅觅终于找到“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看见每个疲惫生活里的英雄梦想……

 

昏黄的路灯慵懒的低着头,投下斑驳的剪影,被浓云笼住一角的幼月,拉着几颗星子,羞答答的扑闪着眼。鳞次栉比的高楼把天空围成一小团,望着天,就像是透过四方的天窗,只能隐隐约约看见些许。出门太急,竟忘把钥匙揣进裤兜,父亲去东莞厂里,一时半会儿还着不了家。我只得枯坐在长椅上,晚风托着一股家常饭菜香涌进鼻腔,肚子也趁乱嚷嚷起来。抬头,不知哪户邻居把厨房的窗开了,几点温暖而明亮的火星,在窗边活泼泼的舞动。而我,只余“万家灯火无一是我”的落寞。

 

我正呆呆望着那扇窗,眼神快失了焦,倏忽地,探出个圆溜溜的脑袋,逆着光,看不清是谁。但我澄亮的知道,路灯下我的脸定偷跑出一丝期待,眼睛也盛装不住心里的渴望。只听得一声熟悉的声音唤着吾名:“小宝,我是华姨!”定睛一看,果真是她!华姨边挥着锅铲边喊我上楼,我的眼好像被先前窗边那火光点亮了,还有几分烧灼的感动。脚下的步子也轻快灵动起来,踩亮楼道里的感应灯,我早已把“流亡是我的美学”抛之脑后,心中只记起木心老先生的那句“所谓人文关怀,就是邻居家的焦锅味。”

 

华叔华姨是我家房东,父母在深圳挣得工钱只够日常开销,租房便成了最经济的选择。小时候,趴在窗边,总觉得奇怪,那些看起来只比我高一点的小矮人房子,一天一个样,蹭蹭的追赶着蓝天。而我住的地界,则永远都是老样子,之前哪有什么城中村的新潮叫法,只不过是周边建筑蜕变的速度超过了我成长的速度。有好些白天在写字楼里工作的上班族,晚上拎着公文包,带着一身的疲惫与倦气,把纽扣一解,在露天的大排档里大快朵颐,吃完后目光灼灼,欢欢喜喜的回到狭窄的单身公寓里。

 

那些白日没有风格的窗,此刻注入了灵魂,盈满人间烟火气。夜已过半,一扇扇逼仄的窗,仍溢出光来。夜深人未静,吵闹专属于深圳的夜晚。趁现在,把一天的压抑,放肆的发泄出来。有些三五成群,行着酒令,我爸告诉我,他们都是从他乡结伴来深圳闯荡的,在与老乡们侃大山的过程里,求一份心安,找到“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用自己年少轻狂的全部青春岁月,为老婆孩子建一扇看得见世界的窗,许他们未来沉稳和睦年华。还有些形单影只,但背脊挺得很直,在天桥上随意找块空地歇下,对他们来说,挣的钱只堪堪填饱肚子。我想,他们就是一个个舞者,在深圳这个舞台上跳着灵魂的独舞,因为有梦要追,所以无畏。透过天桥宽大的窗,品着夜景,在微凉的风中带着笑入睡。

 

窗,剥去我们的伪装,坦露出我们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而深圳,赋予我们反抗冷漠现实的勇气,让我们敢于执著的拷问自己,直面内心,以一种反抗之并超越之的卓然态度,做时代的赶路人,做无问西东只争朝夕的追梦人。

 

“漂泊中的疏离与压抑,边缘性存在中的孤独与寂寞,乃至对生命存在有限性焦虑的痛苦”,这些是深圳冰冷的机械金属外壳;可真正懂得深圳的“深圳人”,不论是原住民还是移民,都能透过玻璃质地的窗,看到那双不含任何杂质的眼,触摸到那颗充满少年热忱,包容的赤子真心。









G186号参赛作品

题目:《变身》

作者:吴希彤

点此启封

"深圳故事"征文★绝密

恋上一座城,或许是因为城里有你爱的人,或许是因为城里有你一去不复返的青春,亦或是这座城有着吸引你的特异功能。于我而言,恋上深圳的原因,三者都有,尤其吸引我的是它的特异功能——“变身”。

 

即使不是魔法世界,但每座城都有着一个或两个令人着迷、沦陷之处,我称它为“特异功能”。如杭州这座城,拥有“穿越时空”的功能,穿行在钱塘江两侧,一侧是高楼林立,G20峰会举办的地方,另一侧却是“烟柳画桥,风帘翠幕”“重湖叠巘清嘉”的西湖美景;在大理,则拥有“隐身”的特异功能,上苍山下洱海,所有思绪都隐匿在林间屋舍中。而我眼中的深圳,是一个拥有“变身”功能的城市。相对比其它城市来说,它是一个年轻的城市,但四十年的茁壮成长也已经让他变身,使他可以成为一位老父亲,苛刻严厉,沉重如山,也可以成为一位母亲,细腻温柔,如水一般包容万物。

 

在深圳这片天空下,总能看到马路上不停驰骋着的汽车,骑着单车无限加速的人,以及赶公交赶红绿灯,与太阳赛跑的人们。八点钟的早高峰,六点半的晚高峰,车水马龙,奔腾不息。正因为深圳人是匆忙的,是勤奋的,才创造了“深圳速度”,书写了充满速度与激情的深圳史。当深圳列入一线城市,与“北上广”齐名时,当“BAT”三大巨头在深圳聚集时,当任正非签约华为的总部永远在深圳时,我们知道,深圳成功变身了,他已经从一个小渔村变成一个经济繁荣、交通发达的科技城市。

 

然而这努力变身的过程中又经历了怎样的痛?这位严父又是如何对待他的子女的?

 

华为老板任正非在1987年时来到深圳创业,但是在事业上被敲诈了一大笔钱,婚姻上不顺利,到达人生低谷的他,在深圳无立足之地。但他没有退缩,没有放弃,而是就地爬起,于1998年创立了华为。可是命运再次捉弄他,在2002年时面对濒临倒闭的公司,他常常在夜里痛哭,并被噩梦惊醒。当时,我的父亲也是华为公司的一名职员,他清楚公司面临的状况十分危急,也听说老板寝食难安,但事实上老板带给他们的总是激励的话语,积极的心态。离职的员工有很多,但留下来坚守自己岗位的精英担起了更大的责任。当然,在任正非的带领下华为挺过了最危急的一年,后来成为了世界500强企业,到现在研发出的5G技术领跑全球,拥有强大的实力。这样的创业故事在深圳真的不少,因此许多人也说深圳人都是“白天拼搏,深夜流泪”。

 

身为一名深圳的高中生,在“BAT”三巨头中长大,拥有着丰富的资源,但同时也要比别人付出更多倍。强大的国家、繁荣的深圳给予了我们优秀的生活条件与学习条件,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我们不可以辜负祖国,不可以辜负深圳;我们的父母通过半辈子的努力为我们争取到如此好的环境,作为儿女,我们不能辜负父母;作为深圳人,作为从小在深圳成长的深圳人,我更不应该辜负自己。有的人从深圳出生,有的人在深圳打拼,好像只要与深圳有关都显得十分厉害、强势。但实际上每个人的能力都有所不同,严父把好的条件与压力同时给予给我们。“头戴皇冠”的我们,必承其重。

 

那是一天的傍晚六点钟。我在公交站等着车,站牌上印着“来了就是深圳人”的标语。一辆载着夕阳的公交车驶来,车上坐满了人。一个抱着黄色安全帽的工人坐在第一排,他另一只手抱着一只脚坐在椅子上,目光漂游在窗外,沦陷于混合了粉与紫水彩的夕阳;他身后的人大概是个三十来岁的企业员工,他抬头看着公交车上的电视屏幕,疲倦的脸上露出些许笑容;旁边的公交车上窗户开了,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弯曲着手臂架在窗户上,望着窗外,似乎在思考,似乎在享受。我猜他可能是刚来深圳打拼的吧,心里怀揣着的梦想,或许是在深圳将近两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寻找一个立足之地,全身充满热血的他,大概已经被这个城市的“温柔”吸引了去。

 

白天住宅区里一个个冰冷的玻璃,找不见人影,到傍晚一盏盏灯点亮,一个个温馨的家的模样浮现出来;走在家附近,遇见从小认识的叔叔阿姨、保安、保洁员,都有一声亲切的问候,和那温暖的笑容;上了一天的补习班,傍晚时一路小跑回小区,到小区的天台上仰望,那是我与天空最近的距离,我可以抚摸那一抹紫色的云烟,可以亲吻辛苦了一天的太阳。每当这些时候我便觉得,所有的苦与累都值得,因为深圳的爱如母爱,它的温暖将我包裹,将万物包容。

 

在这会“变身”的深圳中,感受庄重与温暖之间的切换,“深圳速度”与慢生活之间的切换。在冷暖与快慢间,续写我与深圳的故事。









G201号参赛作品

题目:《奋斗者书写的深圳故事》

作者:胡海月

点此启封

"深圳故事"征文★绝密

2020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这是这座城市生命印记的节点。四十年来,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深圳也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成长,锤炼出让世界惊讶的特区城市徽章。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深圳的灿烂。

 

穿越时空的尘烟,这一切恍若隔世,又好像那么明鲜。回望深圳,那是一份难忘的记忆,又像是时光隧道的履历:

 

那时,一场台风刮倒电线杆喇叭不响,

 

那时,一条深南大道泥土小路爬山岗;

 

那时,国贸大厦三天一层楼如梦崛起,

 

那时,新中国首只股票发行万人空巷;

 

那时,时间就是金钱的口号震撼神州,

 

那时,中国土地拍卖第一槌轰然敲响……

 

每一次突破,都在诉说着激动人心的片段。

 

奋斗者们的每一天都是新鲜的。蹉跎岁月,这个边陲小镇腾飞为一座国际大都市;风雨冲刷,这座城市记录了无数人怀着梦想,充满希望的故事。时光穿梭,望着如今川流不息的深南大道,在热闹繁华的海岸城闲逛时,人们回忆这些故事,不尽相同的人生经历,是否也曾有过相同的经历。

 

深圳是这样一座城市,它是许许多多个奋斗者用汗水筑成的。

 

伴随着《春天的故事》优美的旋律传唱全国,无数人南下鹏城。我的父亲,便是他们其中的一员。

 

那时的深圳,说是“小渔村”真不为过。有着高大红漆木门板和小阁楼的散发着海水咸腥味道的老房子,还有老房子里住着的饱经沧桑的老渔民和更老的老渔民。父亲说,那时候的道路真是算不上路,倒像是老渔民常年劳累的双手,粗糙,凹凸不平地裸露在外。两边杂草丛生,树木丛中胡乱地摆放着几个一块一块砖混着泥土堆砌起来的平房,无言的诉说着自己的沧桑。

 

父亲带我去看过,他刚来深圳时住的房子,周身已是平整的街道,高高的电梯房,它还立在那里,仿佛见证了许多。那一栋不高不矮的朴素的楼,窗口还是用锈迹斑斑的铁栏杆围起来的,里面是绿色膜掉了一半的玻璃窗。那时候很穷,父亲说,买一瓶榨菜配着饭就吃一天。

 

父亲是学通信技术的。我小的时候,和他的时间其实并不多,因为他一年中很大一部分日子,都是在国外度过的。他总是用双肩包背着他的电脑,在海外各国一丝不苟地完成着他的工作,对待工作中每一个细节都严谨认真。他说,任何一件热爱的事情,当他成为你的职业,就不再是一个可以随随便便简单应付的事情。他说,选择了生活在这座城市里,进入了在深圳的这家公司,他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生活,更是为了他们的发展。

 

我想,一定是有许许多多个像父亲一样,严谨认真,为了公司、城市发展而不辞辛苦奋斗的人们,才有了如今,站在世界舞台也让中国人为之自豪的,华为。也是任正非,在改革开放初期,选择在深圳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创业,才同样带动了万千年轻人,投身于创造自己的事业,才带动了深圳的经济文化,发展出如今的繁荣灿烂。

 

“来了就是深圳人”,这句深圳人耳熟能详的话语,被印刷在大街小巷的广告牌上。来了深圳,对于原住民来说,作为深圳人,为自己奋斗的同时更是在建设发展深圳;对于移民的人来说,来了深圳就是深圳人,不是这座城市的过客,深圳也不是他们人生中的“过客”,而是真正将自己的心与这座城市相连,是用汗水不辞辛苦地奋斗着,始终热诚地想要发展好这座城市。

 

如今,鲜艳的勒杜鹃开满街道,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在蓝天的映衬下,熠熠地散发着光辉。深圳在这四十年里,展现了它飞速的发展,展现了深圳人的独一无二的奋斗精神。

 

四十年前,人们来到深圳,做着朦胧的梦,兴家、立业、开拓人生,共同讲述春天的故事,后来这个梦变成了复兴梦、中国梦。这背后有无数奋斗者鲜活的故事让人回味,深圳正是这样一座有故事的城。也正是因为这些在城市中努力生活着的人们,楼房得以更加高大,科技得以快速发展,深圳也发展的越来越好!

 

船往天涯去,风从南海来。深圳人奋斗的故事还在延续,深圳的发展史将继续被书写上更多的辉煌!









G203号参赛作品

题目:《深圳烟火》

作者:黄凯琪

点此启封

"深圳故事"征文★绝密




G243号参赛作品

题目:《与深圳交手的15年》

作者:张琬珧

点此启封

"深圳故事"征文★绝密

躺在母亲的臂弯里,坐着火车,哐哧哐哧着来了深圳,在还不会翻身的年纪,每天在床上看着阳光,深圳是不给我吃不陪我玩的远方。

 

后来长大了些,发现了藏在沙发底下的虫子,发现了满是出租屋的小区,发现了生活总是充满艰辛,总是槽点满满,难道这就是深圳?时间过得飞快,九月丰收的日子,该上学了。成堆成堆的作业本,装满书包的课本,让在学习这条路上初出茅庐的我不知所措,只知道一股脑的横冲直撞。看着别人在领奖台上闪闪发光,我却只是一个在台下喝彩的观众。为什么在这座城市竞争这么大?我总是想也想不明白。

 

是呀,深圳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时不时就泪流满面的城市。

 

但是,泪流满面也有玄机。因为父母的努力,我们搬进了新家。在参加UCA国际英语大赛中,我看到了自己努力的成果,看到了深圳带给我的更多。看来,深圳也是一个不亏待努力之人的城市。

 

深圳的木棉花又开了,像十一二岁的我们,满是稚气,但也懂得爱。前些日子,网络上流行‘爱上一个人,爱上一座城’,说的不就是城市给人以期待的就是感情,就是一份爱。深圳这个包罗万象的城市,许多同学都来自五湖四海,因为深圳,我们聚集在了一起,我们的故事也因深圳有了交界。中考前夕,我十分焦虑,感觉连风吹到脸上都觉得带着一丝刺痛。但是我的好朋友们,他们用不太圆滑的腔调,说着不太成功的笑话,莫名,心就松了下来。六月的风还是一如既往的热,但心却满是清爽。和深圳交手的这几年,好像从没读懂过它,不过这样又有泪水又有笑颜的深圳,这个装满我各种情绪的城市,怎能不爱?

 

深圳是一所‘快’都市,快节奏,喧闹仿佛是他的标签。但是在我眼里,他永远不缺失温情。父母哪怕晕头转向,从早忙到晚。作为学生的我们也是忙忙碌碌,从早上六点到晚上六点,几乎都碰不上面。但是每一天的晚餐时间,一家人都会整整齐齐的坐在餐桌旁,分享今天一天的故事。有着黄斑的白炽灯下,整间屋子都是暖的,这个养育着我成长的城市,因为它带给我的幸福,我深爱他。每次听父母念叨零几年他们年轻时在深圳的邂逅,栈桥雨里,总是感觉那样的甜蜜,总是感觉那样的温馨,总是感觉那样的美好。

 

早上乘上离家门口最近的四号线,经过几站到达市民中心。各大国际音乐团的表演,还有很多中外闻名的作家的讲座以及签售会,在改革开放后的深圳早已是不足为怪。有一次去万象城欣赏了春笋的设计到制造,全身的血液都在翻滚,那是一种没有背景音乐仍达到的沸腾。当你在深切感受深圳科技力量,是你会为之惊叹,原来深圳聚集着这么多有梦想有实力有精神的人,原来深圳是这样一座充满正能量的城市。我承认在2020年的新冠疫情期间,我们这一座出口进口量极大的城市遭受了重大的打击。作为中国的‘窗口’,国内外人口流动极其之大,深圳面临的挑战不是一星半点。但是在这样的困难面前,我看到了深圳转移医护人员前往武汉,为保护中国出一份力。我看到了深圳在网课教育方面的落实,所有的这些无一不展示着深圳走着改革开放的路,创着独属深圳的辉煌,这样的深圳令人着迷。

 

深圳在地图上只是世界版图上的一个小点,在15岁的我眼里,那就是宇宙中最璀璨的星辰,那就是空气中最沁人的花香。

 

在深圳有泪水,也有笑颜,我却从不后悔,伴着火车的鸣笛声到了深圳。我会更努力,深圳,和我一起吧。









G246号参赛作品

题目:《1993》

作者:柏愉婷

点此启封

"深圳故事"征文★绝密



G248号参赛作品

题目:《大路》

作者:范天乐

点此启封

"深圳故事"征文★绝密

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中华儿女奋发图强,勤恳建设锦绣河山,誓把祖国变成天堂。

 ——《我们走在大路上》

 

我的爸妈都是老一辈的深圳人,从家乡怀揣着梦想漂泊到了深圳,融入千千万万的追梦者之中。因此他们也留下来了许多珍贵的相片,记录着当年的深圳景象。

 

那是张泛黄的老照片,照片中的天有些昏暗,似乎正下着雨,地上是一片泥泞,混在一个又一个的水洼中。道路上没什么车,只有在远方似乎亮着若有若无的车灯,这条路很窄,却也显得无比宽阔。道路周围坐落着几栋矮矮的平房,远处的山脉在雨中显出朦朦胧胧的轮廓,与更远的天空交融。这是爸爸第一次来到深圳时的图景。

 

在照片上,深圳处处都是破旧的建筑,也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道路,都奉行“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满地的黄土飞扬,只有几辆路过的车辆展现着城市的影子。这也许便是最早的深圳,一个百废待兴的深圳,那时,一个新兴的小城市逐渐成长,从乳臭未干的毛孩步入英姿飒爽的少年,并开始用少年的一腔热血对世界发出自己与中国的声音。

 

如今,车开在返校的路上,又是一个雨天,天色朦朦胧胧的,雨下得淅淅沥沥。道路旁高楼林立,在雨雾中,高楼被毛茸茸的细雨勾勒出了形状,在雨中闪烁着若隐若现的霓虹灯光。道路上铺满了水泥沥青,变得宽阔而又平整,宽阔的大道上挤满了来来往往的车辆,给城市的雨点缀上了亮红的车灯。我的思绪在雨中悠悠地飘荡着,逐渐飘回了过去。

 

我似乎奔跑在一条小路上,雨淅淅沥沥的下着,脚下的泥水溅湿了我的裤腿,周围的低矮房屋笼罩在泛黄的晨曦中,呈现出柔和温暖的色调。我顺着时间轴向前跑去,脸上的汗水湿了我的眼眸,模糊的视线中,路旁逐渐栽满了绿色,有了几分生机;周围的房屋缩回了地下,又突然罩上了一层绿色的布,接着布消失了,一栋栋楼宇拔地而起,玻璃面反射着大路上的风景;路上的泥水向着后方流去,地面也逐渐变得坚实有力。我奔跑在大路上,猛然的一抬头,才发觉已是阳光高照,雨刚停,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味道。视线变得清晰,我停下脚步环顾四周,才发现周围的一切已经是沧海桑田,旧时代的影子被遗忘在了道路的起点,而新时代的篇章则在道路的前方逐渐延续。

 

在朦胧中,我看到照片中的泛黄的小路逐渐延伸,慢慢地连接上了如今的大路,正如同过去与未来一样,小路和大路融汇在了一起,不论风雨地,向着更远更耀眼的前方奔去。









G252号参赛作品

题目:《若你有梦 深圳包容》

作者:钟维美

点此启封

"深圳故事"征文★绝密

“没有梦想,何必深圳。”这是许多深圳人常说、常写的一句话。

 

对于每个深圳人来说,深圳就是梦想的代名词,这不仅仅是因为深圳是个成就梦想的城市,更是因为深圳包容每个人的梦想,在这座城,每个人都有为梦想而努力的资格。若你有梦,深圳包容。

 

那是一条紧挨着书城的小吃街,玲琅满目的小吃从街头铺到街尾,武汉热干面,长沙臭豆腐,兰州拉面,五花八门的全国各地的小吃的香气迷乱了嗅觉,五颜六色的广告牌晃晕了人眼,这里就是从书城里出来的孩子“温柔乡”。小吃街的街头挨着卖书的书城,街尾紧挨着借书的图书馆,街尾的孩子总是最少,小吃摊也稀稀落落,印着大字的摊牌都单调了许多。    

 

最街尾的地方总摆着一个卖烤土豆的小摊,小摊后边也总坐着一个穿白褂子的爷爷。剃着平头,发际线的地方长着一排黑色绿豆大小的老人斑,眼睛里是污浊的黑,带着个掉了漆的金边眼镜,膝上总摊着一本书,平日从图书馆出来时总见到他戴着眼睛费力地眯着眼看书。

 

今日也是。我站在图书馆门口,看天上一片浓云乌泱泱的往这里飄,一路带过来豆大的雨,砸得人生疼。我眯眼看了看原本还蔚蓝一片的天,直嘀咕:“唉,这深圳的天气啊。”本着想躲雨的意愿,我飞奔到那爷爷的小摊处,此时他刚放下手上举着的书,准备撑起一把遮摊子的大伞。“爷爷好,来碗烤土豆。”他合上了书,是《朱门》。“好,是来躲雨的吧。下回不买吃的也可以来躲。”我一时有些不好意思,便盯着那本《朱门》看。爷爷似乎注意到了我的目光,笑了笑,脸上的老人斑也挤做一团。我鼓起勇气问:“爷爷,我总看到您在这看书,这是为什么啊?”爷爷坐在了藤条椅上,又笑了笑。“正好这雨一时半会停不了,小姑娘愿意听故事不?”我顿了顿头,他抚了抚朱红色的封面,伴着潇潇春雨的声音道:“我是伴着我小儿子在十九年前来深圳的,他是在刚改革开放那几年出生的,九几年的时候想着要来深圳见大世面,01年便把我接过来了。起初我是不愿来深圳的,从湖南跑来,到底是舍不得根的,只是后来到底拗不过他,也想同孙子一块,便也来了。我四七年生的,读书只读到了五年级,可打小就喜欢读书,就想读遍好书啊,在乡下时他们也不理解支持我读书。来了深圳了,想着边摆个摊子,不拖累子女,还在这图书馆边上,多看些书,子女倒也不反对了,用你们年轻人的话,就是圆了我这老骨头的梦了吧。”爷爷边叙说时,眼里都透着光,老爷爷又顿了顿道:“深圳是个好城市啊,因为深圳还是座少年城,如同你们仍是少年人,所以它什么都可以吸收,什么都愿意包容。”

 

深圳确实仍是座少年城,海纳百川的少年城,它包容每一种语言,包容每一个人,包容每一种个性。深圳的街头巷尾,听得见世界各地的语言,全国各地的方言,深圳的每个角落都包容着,保护着不同的梦想。

 

人生各有战场,你的难题,我的困顿都不一样,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在深圳,我们每个人都有资格为梦想而努力。千千万万被深圳包容的梦想,无论是市井烟火里的,还是高楼大厦中的,汇聚在一起,成为了深圳梦。我们的梦诞生于深圳,我们的梦成就深圳,我们的梦被深圳包容。









G254号参赛作品

题目:《于无声处听惊雷》

作者:彭睿佳

点此启封

"深圳故事"征文★绝密

盘踞于东南一隅,四十年前,终得觅出路。几十载内,贫瘠的泥地上,多少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鳞次栉比;交错的阡陌间,多少柏油大道纵横八方,四通八达;时代的机遇下,多少新型科技横空出世,应运而生……深圳,由边陲落后的小渔村腾飞而成繁荣大城,并非历史的偶然,而是时代的必然。深圳是改革开放的窗口,其在短短十几载内所取得的傲人成就,举世瞩目,恰如一声惊雷,为当时亟待发展的中国报了早春。

 

久负盛名的深圳,并非空有霓虹迷彩、钢筋水泥,而是一个拥有庞大人口的家庭,一个有温度的,由一个个热望堆砌而成的城市。 正如董卿所说,“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它容纳着一切生活的轨迹”。人与城市之间相互包容、相互给予,在城市的边界被拓宽的同时,也留下了无数人在城市生长逐梦的故事,我也如此。尽管来到深圳仅仅五年,但这座辉煌发达的城市以其博大的胸怀,承载也给予了我太多感动。

 

记忆已然有些褪色,但五年前初次踏上深圳土地的场景却依旧明晰。那晚与额边渗出的细汗、大包小包的行李一同出高铁站的,是对这个新兴繁荣城市的无限遐想。暖黄的路灯,树上流动的彩灯与川流不息的一张张陌生的面孔交融成一幅震撼人心的图画,深深的烙在我心间。在这座陌生的城市,最初我除了感叹其繁荣,更多的是怅然若失,总觉得这是一座忙碌而又冷漠的城,人人为谋生而奔波,何来温情可言?

 

后来,我在深圳定居。岁月如穿堂风,吹走了往昔,却也缓缓揭开了这座城的面纱。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之下,我却在生活中不经意的角落,一点一点触到了这座年轻城市的温度。

 

与深圳的交往,始于风景,痴于人文。如若用一个颜色来形容深圳的风景的话,那非蓝色不可。坐落于海岸边,即使是白天奔走忙碌的人们或许也有机会可以吹得到带些咸味的海风的。先前生活在内地,海的模样只在电视中得以窥见一些;然而在深圳却丝毫不是一件难事。于和煦的一天和家人们一起去往大梅沙,任凭双腿在软软的沙子里向下陷;海风在耳畔吟歌,携杂着海鸟飞鱼的味道;近处的海浪涨了又退,细沙被凉爽的海水卷去又顺着海浪铺回岸边的金黄;远处是一望无垠的碧蓝,海与天俨然一色……这是海的碧蓝,是深圳的颜色。

 

再者,深圳的天空除阴雨天外,基本日日蔚蓝,万里无云。在世界各地人民都在为空气污染而担忧时,生活在深圳的我却鲜少因空气质量不佳而烦恼。放学回家时,我总会从纵横的枝桠间望向蔚蓝的天。庄子望天,说“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我的感受则与其不谋而合。深邃的蓝色,如大海般宽容,如宇宙般辽阔,这正是深圳的颜色,是深圳如海一般包罗万象的博大胸怀以及如慈母般的爱与呵护。

 

除自然风景之外,图书馆在深圳更是随处可见,或许这正是一个文化城市的外在体现吧。小到家门口的移动书吧,大到距家甚远的深圳书城,我大多都曾光临。最常去的是要坐地铁才能到达的一个中型书城,既可去左边的购物区购书,也可到右侧的阅览室借书阅读,或是在阅览室中自习。每逢周末,我总爱去阅览室之中一个安静的角落阅读。我喜欢阅览室内指尖摩挲书页的沙沙声,喜欢人人埋下头品味好书的氛围,喜欢这一份隔绝喧嚣的宁静。在这声色犬马的年代,喧嚣似乎本就是常态,寻得一方宁静又谈何容易呢?正因此,我对这一机会格外珍惜。除了阅读之外,有时我也会环顾四周,一张张沉静的面颊便映入眼帘。也许,这座城市让我感到温暖的原因之一,便是无论时代节奏多么的快,总会有人慢下来,花一天在图书馆细细的品味一本好书。深圳虽以速度闻名,但仍然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我想,这与一个城市的文化建设水平是密不可分的,这也正是一个城市内核是否充实的外在表现。

 

由此,深圳人自然也成为深圳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来了就是深圳人”这一句标语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每一个来到深圳的人的切实体会。深圳,这样一个包罗万象的城市,碰撞着许多文化,同时也交融着来自各地的不同的思想。无论是不是深圳本地人,人人在深圳都有同样的机会,仅仅取决于是否有长远之见、拼搏之胆。在深圳,拥有实力才是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除此之外,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平等”一词在深圳可谓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也正是深圳包容性强的另一大特点。

 

除此之外,同全国各地人民一样,深圳人民同样热心热情。最具代表性的,我认为便是深圳的义工。红色的马褂随处可见,或在地铁站,或在广场之中,默默无闻的为这个城市无私的奉献出一份微小却又不可或缺的力量。这些明艳的红无形中将热情的气氛渲染开来,温暖了这一偌大的城市,如片羽般落入人们心头。

 

深圳的人文魅力为这座城市平添了许多温暖,而深圳的温度又在哪里呢?

 

在钢筋水泥浇筑的高楼大厦间,与陌生人的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之中;在清晨太阳还在地平线时,敬业负责的清扫街道的环卫工人额上的汗水里;在深夜万籁俱寂之时,坚守岗位只为维护人民安全的警卫布满血丝的双眼之中;在初春的木棉花里,盛夏的海浪声中,在每一个勤勤恳恳拼搏、用心起舞的日子里……在每一个人平凡却又不凡的梦想与拼搏之中,深圳的温度不再虚无缥缈,而是一点一点具体可触了。

 

而当今,不少人曾抱怨城市不过是钢筋水泥充斥之地,灰色森林隔断了自己与梦想的距离。殊不知,每一个人都总能在这个偌大的城市里找到属于自己心灵的归宿,或许是在黄昏日落的街道口,或许是在呼啸而过的地铁旁……深圳于我而言并非一个地名,而是一个承载梦想的摇篮。在这里,在开放包容的大环境下,脚踏实地、以身践行,我一点一点的攀登着自己理想的高山;无数个如我一般的人汇聚在一起,便成了如今欣欣向荣、向下扎根,向上开花的深圳。

 

深圳的辉煌是无数个小我幸福的汇集,而我们无数个个体也总会化为滴水汇入时代海流,为社会出力、做社会的掌舵人。特区成立40周年之际,特以此致敬深圳——一座年轻却抓住机遇的城市,一座蛰伏多年终得机遇的城市,一座开放包容有温度的城市;更是为每一个深圳人——于无声处厚积薄发的人,奏一曲荡气回肠的赞歌。如深圳腾飞,一座城市终会迎来属于自己的春,每一个人亦如此。个人的痛苦与快乐,必须融合在一座城市、一个时代的痛苦与快乐里。人人以身践行,默默为这座城市奉献,做到心事浩茫连广宇,自可于无声处听惊雷。













G255号参赛作品

题目:《遇见 历史》

作者:张贝宁

点此启封

"深圳故事"征文★绝密

 “四十年前的深圳是什么样的?”男孩在屋隅的阴影中小声的说,父母多年记录的时光在郎窑色的地面上散开,那照片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泛黄的四角到荷兰白卡的清晰,每一个回眸,每一寸土地,每一个踏出的脚印,都把历史写尽,如果说街道是斑驳的岁月痕迹,那么激情浪漫就是时代变迁。

 

“四十年前的深圳是什么样的?”男孩又问了一遍,房门被推开了,夕阳被人影掩在身后,“怎么了,突然看起照片来了。”父亲站在他身后说到。“没什么,只是有点恍惚,原来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已经四十年了。我在这片土地上,也算是快要见证了它二十年的蜕变了。”男孩顿了一下,“爸,讲讲过去的深圳吧,那段我缺席的历史。”

 

“我记得那年我和你母亲在冬日里从河南来到深圳,那年河南的雪下得很大,没过脚踝,棉裤都被浸湿了。当时刚改革开放没多久,好多大学生从内地涌向东南沿岸,所以火车里人很多,肩挨着肩,棉衣都堆在了一起。”父亲把眼睛微微合上了,像是在追忆那段时光。

 

“我们在火车的轰鸣声前往陌生的城市,仿佛触碰到时代的洪流滚动的痕迹。我们奔向那个蕴含着生命动力的城市,所拥有的全部只不过是一个布箱里的几套衣服和紧紧攥在怀中的两千块钱。”白日的进行曲以黄昏为篇章结束,夜晚的奏鸣曲伴着喧嚣而开场,男孩看了一眼不远处的火车站,忍不住问道:“当年你们来的时候,火车站也像如今这样么?”

 

男孩想到站台上挥动红色旗帜的列车员,想到站前熙熙攘攘的小摊贩,想到步履匆匆的行人过客,想到烈日下斑驳的墙壁,想到长满爬山虎的楼房……他抬头看着阴影中的父亲,想要向他征求所想是否为实,所念是否为真。“是啊,当时我们出了人潮汹涌的车站,无措的看着天色渐暗,路上行人忙忙走过,心中是酸涩的。但是深圳这个城市一直都是温暖的,包容的,是一座有人文关怀的城市。就像木心说的,邻家传来的焦锅味。在小巷里我们尝得家乡的味道,在逼仄的平房里我们体会生活的艰辛,在宽阔的深南大道上我们走梦想的道路,在日出日落中我们描绘奋斗历程。

 

无数人从天南海北来到这座城市,谁都想要闯出一番天地,你看这张照片。”父亲用爬满褶皱的手指指向压在时光恒河里的泛黄老照片,那张1998年的东门天桥,脚手架在工作,吊起的钢筋水泥将要筑成今日人们络绎不绝来往的大楼,灰白色的天空下是撑伞行走的人们,洋气的太阳伞和精致的妆容,使它们成为了走在时尚前沿的人。后面的高楼已经林立,繁华,在人们抗在身上的砖头上一步步近了。“这是我和你妈妈生活有些起色时第一次来到东门拍的照片,像如今的东门一样,当年无疑是人头攒动的,在这里你将会深切的体会到深圳独有的生活节奏,还有它融合了南北特色的热情和奔放。

 

小巷口会被贴上各个医院的广告,南北的方言夹杂着官话在大街小巷里起伏,在无名的街道里,时光是慢的,云卷云舒都不着急,静谧美好是平凡的写照,这是生活。”父亲用手指抚平卷起的边角,摩挲着几十年前的照片,仿佛要将那场景用手绘出,一辈子都不忘。“但是深圳又是个高速奔跑的城市。”父亲的声音又响起,“你看那深圳速度,相机都不能将它停留,弹指一瞬间,就变了个样。所以我们奋斗让家稳稳当当的安在了这里,但若你不努力奔跑,怎能追得上时代变迁的步伐。在这里我们能看到机会,能找到热情,能接受考验,同样也必须承受疲惫。所幸当年怀中有些墨水,少了几番周折,到达了停歇的驿站。

 

深圳的建设离不开任何一个追梦人,这些照片里的每一个身影,都是头顶炽热的凤凰木。这些追梦人就好像永远待在春天,改革开放的春天,永远热忱,永远热泪盈眶。”男孩见过如今的深圳,像二月绀香,三月桃良,永远生机勃勃。没有那么多轰轰烈烈,繁华和喧嚣是这座不夜城的主题。深南大道的灯光秀,装点夜的色彩;深圳湾公园的海风,吹向河岸的另一头的紫荆广场;欢乐谷和东部华侨城的欢笑,是多少孩童们的记忆;沙滩上柔柔的海风,见证了多少人的爱和情相遇…… 蓝白的校服是青春,奔流不息车海是青春,花田月下是青春,欢呼雀跃是青春,高雅宁静亦是青春。

 

男孩和一群和他一样的孩子体会的是城市的静谧与美好,直视的是远方的未知与挑战,生长扎根于这一方土地,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或许不曾经历艰苦岁月,却也能从父辈那儿触及到生活的苦与涩,感受希望的种子从绝望中破土而出,这是两代人不同的记忆,跨越时代的鸿沟,像两条支流并做一条,翻滚着向前涌去。

 

晨光熹微,男孩将伴着朝阳在这座城中醒来,这将又是奋斗者的一天,像海边的风,像红树的根,永远热忱。因为停留是刹那,转身即天涯。









G258号参赛作品

题目:《我们在深圳——一个小家庭的故事》

作者:李松瑶

点此启封

"深圳故事"征文★绝密

我在2008年来到这个南方的城市,当时我五岁。我从北方来,下了火车,在陌生的、南方特有的潮热气息里打了一个小小的喷嚏,然后被等候在火车站的父母牵着手,迈着小小的步子,就开始了我在这座城市的足迹。多小的我,自然还不知道什么叫“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也不知道这块宝地,曾被一名叫“邓小平”的老爷爷画了个圈。我用懵懂的眼看着四周的高楼大厦,看着标语“来了就是深圳人”,看着如此全新的城市,深圳这个概念,同它代表的速度一样莽莽撞撞地跌进了我的脑海。

 

说起我们一家三口与深圳的缘分,大约就起于2004年,29岁的我爸一个突然的念头:去深圳看看吧。去深圳看看吧,我爸看着八个月的我和我妈,又想想在老家不稳定的工资,另一条需要闯荡的路浮现在他的脑海。动了这个念头后,他揣着两千块钱,拖着掉了一个轮子的行李箱,转了几次火车,坐了64小时的硬座,向南走,一路到了深圳。刚到深圳,暂住在亲戚家里,每天顶着太阳开始奔走于找工作的路途中。这时候,深圳这座城市初展现了它的可爱与年轻气象。

 

“深圳的人来自五湖四海,大家都是来谋求生路的,没有人会在意你是不是有钱,是不是穿名牌,大家一起努力,一起奋斗,一起学习。”

 

我爸说这句话的时候笑眯着眼,还有点沉浸在回忆里的样子。但不管怎么说,他的找工作之路还是有些坎坷,人山人海的罗湖人才市场整整跑了一个月,才在想打道回府之前的最后一天收到了三个offer。“百安居,还是一家外资企业呢。”从我爸嘴里念叨出“外企”的时候,我条件反射想起历史书上一系列的改革开放措施——初中就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了,但有些平平印在课本上的东西,只当成考试纲要,却没接触过其背后真正对一代人有历史性的影响,深入到时代的每一个普通的家、每一个普通的人的未来。

 

“一千五的工资,先寄八百回家,因为你和妈妈都在老家,后面的交房租水电,一日三餐自己做饭,日子一个月紧着一个月过。” 

 

我爸当时的打拼的日子,过得很难。在对未来不确定的煎熬里,他选择随着这群一起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在深圳往前走。住在十几平方的“握手楼”里,咽着简单的饭菜,我爸说来这边的第一个春节,他哭着看春晚,自己喝着酒,想我和妈妈。深圳这座城市,在春节时总是充满孤独。回得去的人回老家团圆,于是街道由熙攘变得冷清,回不去的人,就在孤独与泪水中思家,但是也在孤独与泪水里,还要咬着牙坚持拼搏。深圳把“将来”和“以后”变成可期的目标,放在人眼前,改革开放、经济特区带来的许许多多的机遇,使每一个鼓起勇气闯荡的人,都不至于太迷茫。

 

当我问道“来深圳有感受到它特别先进、特别fashion的地方吗”的时候,我爸妈不约而同露出了迷惘的眼神,但是当我问道“来深圳有什么收获和感想”的时候,他们对视一眼,又开始滔滔不绝地谈了起来,语言里夹杂着回忆和感念。我爸来了一年多以后我妈便也来了,他们一起打工的日子就在没有空调的十几平的小房里挨着,那个环境,在任何地方都不特别,有老鼠和逼仄的小道,他们在为未来拼撞,忙碌到没来得及去各种飞速发展的新鲜地方看看。他们一直挨到五岁的我过来,才在福田买了属于自己的小家,从那时候起,深圳的新奇气象和火速的繁荣便倒映在我们一家人吃惊的眼里了——我们相比于它反应还要慢些,就眼看着这座城市变得美丽、崭新、充满现代化,而后突然意识到,我们也在跟它一起奋斗和成长。

 

“最不后悔的是就是把你接过来,在深圳接受教育,你拥有了更开阔的眼界,可以站在深圳看全世界。”

 

我爸对我感慨。确实,我来到深圳,好像就开始享受着一些发展的成果,美丽的道路和绿化,充满科技的高楼大厦,先进的舒适的环境,以及全面的充满思想的教育。他说我能站在深圳看世界,是对的,深圳用它“大城市的兼容性”(我妈如是说,我刚听到这个词还有点震惊)带给每一个人更长远的思想,更开阔的眼界。我爸妈都在深圳学习、收获、奋斗,然后他们把我接来,我也在深圳学习、收获、奋斗,深圳在我们这个小家的轨道上是一个转弯点,我们一拐过去,就望眼到了更大的世界。现在我们家至少也算不愁生计了,在一个不大不小的房子里温馨地生活,深圳牵绊了我们的亲情,寄托了我们的成长。如今我也相信,现在来深圳的年轻人也正在这座城市里畅想着未来,无论他们有无高学历、好家世,深圳会给他们一个机会,把美好的将来变得更容易靠近。

 

你好,我们在深圳,看着这座南方城市炙热的太阳,无边的大海。你知道吗?从1979年到2020年,从这个小渔村开始发展到现在,深圳的太阳每一天都年轻,深圳的波浪每一天都年轻,我们在深圳,都是年轻人。









G260号参赛作品

题目:《春天的故事》

作者:邴彧

点此启封

"深圳故事"征文★绝密

(一)

 

火车一停,他就醒了。

 

挤在车站里熙攘的人群中,半个人大的蛇皮布袋为他顶出了一点空间,好让他不在拥挤的人流中窒息过去。他努力从人头之中探出来,就像幼苗从土里钻出来一样费劲,但好歹钻出来了——他的眼睛瞪得滴溜圆,迫不及待地想把没见过的东西先通通饱览一遍——他确实瞪到了一些玩意儿——

 

罗湖火车站——起码几个牌子是这么写的。

 

应该是三四月的样子,这里的春天比老家来得亲切。老家的春天,再怎么美,也不过是“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这里不一样。在他眼前的,虽然能展现春色的植物少了些,但他能真切地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他觉得春天要来了。

 

坐巴士,找地方。终于,他来到政府安排的岗位——他手里放下了锄头,现在自己是一名工人,在工地上劳动。啥活他都想干,搬砖、砌砖、甚至是给工友打饭,他都想干,生怕自己的体力不能在一天之内用完——“有精神不干事,那睡觉有什么用呢?”他是这么想的。到了晚上,他便和工友挤在同一个棚子里睡。他们总有聊不完的话,因为他们来自各地,现在又挤在一起,因为他们都是为了同一个愿望来到这里的,这让他们有了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聊完后,他们便沉沉地睡去。

 

三天一层楼。他们仍有挥泻不尽的激情,就仿佛这个春天永远不会结束一样。

 

(二)

 

2000年。今天是他上岗就业的第一天。是一家小企业招了他。一听到被录用的消息,他便兴冲冲地跟父母报喜,告诉他们自己被一家叫“腾讯”的企业录用了,甚至奉劝起父亲别再成天往工地跑了。

 

儿子出息,举家欢庆。父亲特地跟工头请了个假,带着家里人去“踏青”。这让他想起来他刚来的时候也是春天,于是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快乐。他给儿子指了指:那边那栋楼,是他参与建的,这个公园,他来的时候还没有呢,就这条路——好像叫“深南大道”来着,现在可比之前宽多了。儿子也兴致勃勃地跟他们讲自己的公司,说什么“高科技”,“创新”,二老听不懂,却也觉得欣喜。

 

心里边儿高兴,看什么都觉得好看。那年的春天,似乎也感受到了这一家人的快乐,让花儿开得更艳了。

 

他找了女朋友,对方是个初中实习老师,情投意合,家长也乐意,很快他们就结婚了。他们结婚的时候,也是一个春天。

 

(三)

 

2020年。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今年的春天,儿子初中。正巧有一个征文活动,班级里组织每人写一篇文章,他正冥思苦想写什么好呢。

 

爸爸带着他一起爬了不知道多少次莲花山、笔架山,还有几次梧桐山,也去过几次会展中心,爷爷也曾带着他沿着深南大道散过不知道多少次步。。他应该算是蛮了解深圳了,毕竟生在深圳,长在深圳,但这倒也把他框了起来——要写的东西太多了。他对这片土地的干净不算太深,也不算浅,倒像是话到嘴边说不出来一样难受了。

 

他转而向爷爷、爸爸、妈妈他们求助,希望能从他们那里收集一点灵感。

 

饭后,爷爷嘬一口茶,说了起来:

 

“火车一停,我就醒啦……”









G262号参赛作品

题目:《时代的先驱》

作者:何明臻

点此启封

"深圳故事"征文★绝密

老人住在城市的一个旧小区里,每天早晨必须会准时到达楼下,买上一天最新的,在晨曦中欣赏着这时代的进步。

 

老人打八十年代来深圳,已经有四十个年头了,当初他还是个在县城跑腿的小年轻,听说国家要成立经济特区,要人,也没问详细的情况,就来到了深圳,来后他还有些惊讶---遍地都是农田,哪里来的经济特区?

 

虽然心存疑问,但他还是服从调遣,于是,他在深圳的第一份工作是当一名建筑工人。他自己也没读过什么书,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况且当工人有何不好?第二天,他就迈着大步跟随着建筑大队,在纵横的农田间建起了第一幢现代的楼房。

 

时间在飞快地流逝,但他觉得,没有什么比建筑大队砌墙的速度更快,转眼间,农田变成了水泥地,草房变成了高楼,他为自己的付出感到十分自豪,因为每一幢楼房,都似乎有他的印记,有他的汗水......

 

有一天,街上的人沸腾了起来,他急忙从窗子向外张望----他看见了一排黑亮的车队,穿过人群。待车停稳,一位衣着朴实的矮个子干净利落地从车上下来和市民们握手问好,老人说,他不记得当时自己有多么激动,只是觉得有一股莫名的希望和信心。那时他才明白,原来经济特区,是一张国家发展的伟大蓝图。而他,就是应该为之付出的那一个。

 

从此,他比谁干活都有劲,每天天还未亮,他就已经洗漱完毕,走上了工地,随后就是伴着机器的轰鸣声,直到夕阳西下,傍晚的凉风吹佛着他汗透的衣襟。老人说,最令他难忘的就是那傍晚的工地上,耀眼的长灯点燃了远处的高楼大厦,他看见的,是一个时代的光芒。

 

日月于征,他发现自己的力气有些跟不上了,他的伙伴们都已经离开了建筑大队,而他,看着那一望无际的高楼,也感到无比的满足。

 

老人在深圳的第二份工作,是当一名出租车司机,他那时看见属于自己的红色汽车,别提有多高兴了,他为自己的出租车装上了最好的皮革,还放上了最先进的收音机,以后从早到晚,他可以自由地城市中穿梭,品味这座时代馈赠的城市。

 

一天,他在道路的一旁看见了一张大大的画像,上面画满了鲜花,还有-----多年前他见到的那个矮个子。他问坐在后排的乘客,乘客十分惊讶地回答:“先生,你不会不认识他吧,他就是这个时代的先驱-----邓小平同志,是我们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老人恍然大悟,他每天从早到晚,在收音机里听到的,都是这位伟人的名字,原来就是他为自己点明了奋斗的方向。

 

从那天起,老人天天都从画像旁经过,在经过之时,都会放慢车速,向这个时代的先驱致敬。

 

又过了几年,年已花甲的老人终于从自己的岗位上退了下来,他回首自己这充实美好的四十年,不禁感慨万分。许多人在他退休以后为其颁发了各种奖项,其中,最令他吃惊和自豪的,是一块金闪闪的奖牌,上面刻着几个大字---时代的先驱。

 

至今,老人仍然记得自己这一路走来,经历了这个时代最慷慨的馈赠,他目睹了一个满是农田的小渔村,在自己和无数劳动人民的奋斗下变成了高楼矗立的城市,他遇见了这个时代的先驱,一张足以让人为之振奋的宏伟蓝图......他认为,他所做的一切,都让自己感到无上的荣耀。因为,他就是应该为祖国付出的那一代人。

 

每当问及老人认为最美好的一段时光时,老人总是从报纸中抬起头,在那丝丝密密的皱纹里,盖不住的是一个灿烂的微笑。









G271号参赛作品

题目:《我的深圳故事》

作者:郑子桐

点此启封

"深圳故事"征文★绝密

高中之前,家庭外出对我们家来说几乎是每周的必备事项。去公园到郊区,爸爸的相机记录了那几年的回忆,每次外出回家后,他都会把照片用电脑整理起来,一张张存入文件夹里。而现在,高中生活让这一活动变得难以实现,电脑前也不常看见爸爸整理照片了。

  

又一个周末,我回到了家,意外地看见电脑前爸爸的身影。就像之前那样,他整理着照片,微微扯着嘴角,微笑着。屏幕上的有站在拓荒牛前的年轻的他,有刚找到工作在公司门口的他,还有在新房子里收拾东西的他和妈妈……从2000到2020。那天晚上,我们家坐在沙发上,看着爸爸整理的照片,妈妈说,时间过得真快啊。

  

在这些照片里,有我们一家和这座城的故事。

 

(一)二十年前的深圳

 

2000年,他们来的时候,深圳还没从二十年前的样子中改变,是一个治安很差交通不便的工业园区,几毛钱是一顿早餐,大冲还在城中,没有成群的高楼。在那时,爸爸上班只能坐汽油味很重的小巴,在公司里上班赚的钱不到一个出租车司机的三分之一。小灵通是当时最好的通讯工具,话费是昂贵的,充话费的钱相当于当时吃一次早餐的费用,电话亭站在每条街的街角。人们领工资要去银行提现。

 

爸爸翻到了一张照片,是他给妈妈的买的一份惊喜——一部手机。照片里,妈妈攥着这份礼物,惊喜的表情被捕捉在照片里。那时的手机只能从香港代购而且价格昂贵,爸爸说,他买了两部手机,一部在运送的过程中还被人偷了,妈妈的钱包也被偷过;妈妈说,那时的治安很乱,晚上的时候不能轻易出门,上班还要随时携带边防证。爸爸工作的公司被富士康收购了之后,他每天都要五点起床去赶车,才能在八点前到富士康。住房饮食条件“一塌糊涂”,就算是那是最好的中心区也十分糟糕,边区的草棚屋还存在着。

 

(二)十年前的深圳

 

转眼就到了十年后,高楼和熟悉的商标开始出现在爸爸的照片里。2011年,4号线通车,地铁网已有了形状,道路情况开始改变了,收入条件改善了,企业也开始高速发展了。电话亭逐渐离开了街角,红绿灯和路灯代替他挺立在那里。大冲的拆迁,新的工业建设用地也在规划中,高新园区结构调整,企业开始入驻。

  

爸爸的第一辆车出现在了大屏上,爸爸站在车边,一手叉腰。妈妈笑着,说看看那时的爸爸,哪有现在这么胖;爸爸说那是条件改善的太快了,他的饮食选择太多了。

 

 (三)现在的深圳

  

2020年,现在的深圳,社会高速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引入,深圳的科技力量提升,华为、腾讯等高新技术产业密集;义工们站在街角,为人们服务,传递着优良精神;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幅提升;深圳已然成为了为世界所瞩目的中心,通讯技术的发展,5G的研发,高铁的普及,技术的创新……谁能相信一个隶属宝安县的小渔村在改革开发二十年过后能成为这样一个引领世界的国际化大都市?

 

照片翻到了上高中的我,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变迁,令人感慨。现在的深圳是我们的时代,新一代的青少年背负起了时代的责任。在这样的时代,为什么不乘上现在深圳的高速,向前迈进?

 

一本相片集的结束,却一个时代的开始,展望深圳的未来,未知和机遇可期,深圳必将高速前进,造就辉煌的未来,而我们更应在此际,砥砺前行。









G276号参赛作品

题目:《我眼中的深圳》

作者:陈雨晴

点此启封

"深圳故事"征文★绝密

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据母亲的转述,80年代时因为外公的工作调动,我们举家搬迁到了深圳。而我,是一个“深三代”,生于斯长于斯,更深爱着这座城市。

   

我在深圳生活了16个年头,我有时觉得深圳正像一面哈哈镜。东门拥挤嘈杂的街头,京基百纳疾行的青年男女,岗厦如同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一般杂乱垒起的老房屋无不写满了深圳柴米油盐的故事;红树林的清幽,皇岗村的忧愁,笔架山登高望远的释然,让深圳又似是不食人间烟火之境。我心中的深圳总是华灯初上灯火阑珊,霓虹灯熄了又亮。

    

在某一个周末,我一如往常地乘公交车回家。62路公交车向我驶来,我幸运地赶上了这趟车,亦“幸运”地赶上了晚高峰扼住城市交通的点。车上十分拥挤,因此空气似乎都变得更加稀薄并散发着汗液发酵的气味。

    

一个看起来7、8岁模样的孩子坐在靠后门的位置,一个女人朝男孩挥手,说道:宝贝过来这边坐,那边让给那些哥哥姐姐坐,他们上了一天的班,很辛苦的。男孩儿从人群里探出个脑袋左顾右盼,双腿腾空荡着,脸上写着一丝不情愿。车上一阵嘈杂,我没听清女人对孩子说了些什么,只见他反过身用手撑着座椅, 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将双脚一厘米一厘米地下放直至落地,从座位上爬下来,因为车子的摇晃而踉踉跄跄地朝对面走去。女人伸出手抱起男孩,放到了自己的座位上,起身到一旁,握住扶手。顿时一股暖流涌上我心头,因为我看见一个疲惫不堪的青年坐下,而后抬眸望向那对母子,眼中闪烁着光芒。

    

深圳速度下,又有多少人在这城市疾行,追逐着城市梦想。霓虹灯熄了又亮,总有人在街角为你添一件衣裳,予以一份温暖。于你身处异乡,眼中有梦想的光却交杂着疲惫的无奈时,给你零星的爱,与你一同目睹这座城的灯火阑珊,霓虹璀璨。

 

在深圳,千千万万的人从陌路人那里获取的零星温暖足以点亮深圳,与深圳的万家灯火交相辉映,使每一个在深圳写下梦想的人与这座城市血肉相连。

   

深圳被快节奏所贯穿,但你若慢下脚步,你会发现,方圆百里,温暖的种子被遍野撒下,正如藤蔓般缠绕着这座城恣意生长。

    

小时候,妈妈曾开过一段时间的港式茶餐厅。我有时会跟着送外卖的姐姐一起出去送餐。令我印象最深的地方就是湖贝村,八九年前的湖贝村依然满是广府文化的气息。然而老旧的房屋、排水系统以及电路都昭示着湖贝村早已不堪重负。近些年我再站在湖贝村逼仄的小巷子中,映入眼帘的不再是低矮的平房而是罗湖区的高楼林立,大厦的挺拔越发凸显了这古老村落的佝偻。在未拆迁的小巷子口,摇着蒲扇的老人,缺了角的石桌,斑驳的象棋盘,缺了牌的麻将依旧坐落在此,好像在告诉人们只要深圳人在,深圳情在,这里就一直都没变,市井烟火还是那般,深圳亦然。

    

深圳还是深圳,她如旧坐落在中国边陲,经纬度仍然没有丝毫的偏差。不同的是,她养育的一代代深圳人书写了一版版形形色色的深圳故事。这些温暖的故事和回忆融合在同一个时空,深深地嵌入了这座五光十色的不夜城,撞进了驻足停留的旅客眼里,刻进了一代代深圳人心里。

    

每当去外地旅游,别人问道我是哪里人。一句无需思考便可脱口而出的“深圳人”是我对这座城市最真实的爱恋,爱城中人,城中街以及生长在这里的一草一木。    

     

每个深圳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深圳故事”,或许你也喜欢赤脚站在莲花山公园的草地上,任深圳的清风拂过脸庞,任欢喜肆意生长。云一过,深圳河漫过岁月长流;风一吹,云雾散尽,这座曾经的边陲小镇——深圳她回头展眉一笑,令人猝不及防,东方遍野的苍山泱水皆失了颜色。









G287号参赛作品

题目:《希望》

作者:易佳慧

点此启封

"深圳故事"征文★绝密

夜深了,只剩下几点微微弱弱的星光还在闪烁,忽明忽暗......巴掌大的居民房里悄悄透出暗黄的光晕,在暗夜里卑微的藏匿。

 

屋里,一家人齐聚在小小的方桌前,肃穆,沉重,谁都是一言不发的正襟危坐着,谁都不敢打破这庄严的寂静。“上完高中就直接去煤矿场工作,又有国家养着,还安稳些。”大强爹沉默了许久终于发话。这是一个陈述句,不容辩驳的陈述句。“不行啊,老头子。那矿井都在找人下岗了,你现在让大强过去,万一这没干几天又给整下岗了可咋整?”大强娘立刻接去了话。是了,近来那政府都在搞改革,矿井那儿都不知有多少老矿工下了岗了。这可如何是好啊,继续读书不也是徒增家里负担吗。先不说还有妹妹要读书,自己虽说叫了一句爹娘可也就是三叔三婶同情自己从小没了爹,娘又改嫁才领来养着的。这日日夜夜的两人都不知多少次因为钱的事吵架了,自己可不能就这么闲着啊。想到这,大强一咬牙:“爹!娘!咱南方深圳那儿不在搞改革开放吗,我要去那儿闯一闯,就算是扫大街也要去试试!”大强娘一听,急忙说道:“哎呀,那可不行!这才出的政策,万一要和那资本主义挂上钩了,那可怎么办哟!”“你让他去!天塌下来有老子顶着!”大强爹灌下一口酒嚷嚷着。“娘,不去试试怎么知道。”说罢,大强鞠了一躬,第二日便携着一同去深圳的三五好友出发了。

 

下了火车,大强拖着包袱,看了看周遭——都是田,偶尔立着几座矮矮的居民房,和他们那儿也没什么区别嘛,甚至还更简陋些,这里真能掏到金?

 

一伙人先找了个朋友的房子借住着,那屋子里基本没有窗户,就只有基本的家具和一盏暗的几乎要熄灭的灯。几个汉子的汗味儿顿时充斥了整间屋子,空气都变得令人窒息。夜晚,一大伙人都挤在地上睡着。暑气肆意的扩散着,只有背后那一方瓷砖的清凉才让他们又继续睡到天明的耐心。

 

天刚明,大强一伙人便去大街上找起了工作。一伙人来来往往跑了好几家厂子,最后都没能捞得到一份工作。眼看着天渐渐暗了下去,腿也软了,空空如也的胃早就不知叫了多少声了。大强回头去,见着一位衣冠楚楚的中年人,立刻跑了去,与人攀谈。回来时面上挂着得意洋洋的笑——他们又工作了!虽然是在油漆厂当工人,早出晚归的挣点辛苦钱,但好歹也是有工作了!

 

一伙人欣喜地奔回去,却不巧撞见朋友小两口吵架——是房子的事。大强的心顿时沉了下来,他进去与那朋友商议了一下,反头与自己一同闯荡的伙伴走出了门。那一夜,大强他们是在公园睡了一夜。

 

后来的几日,大强都与好友在油漆厂卖力,虽说辛苦了些,收入也很微薄,但积攒着也算是有自己的资产了。随着在漆厂工作积攒的经验,大强常观察那些身居高位的人,发现人家学识都很高,不由产生了他们的崇拜之情,同时也开始自学,心里想着什么时候自己也能考个大专,长长见识。于是就白天干工,晚上看看周末从图书馆借的书自学。那些文字总让他觉得自己又朝着梦想近了一步。

 

只是机会总是来得让你觉得猝不及防。

 

一日,一家外企的家具厂来招人,要人推荐一位工人,给的待遇也还不错,比现在的待遇好多了。大强却没能抓住机会,他正在备战成人高考的最后阶段。于是,他另外一个朋友被举荐上去了。说不难过是假的,那一晚大强彻夜未眠,他决心更加努力,不能让自己白白错过这个机会。

 

那一日,他去考了中专的机械工程专业。就在后来出成绩的那日,他才知道,那位被举荐上去的朋友因为将公司的零件偷出去卖给别人被公司查到,抓取坐牢了。当时,偷零件出去的事是常有的,那位朋友估计也是受利益蛊惑,才会去做的这种事。想到这,大强看着手里的通知书暗叹一口气——还好当时去的不是他,不然他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堕落。

 

大强第二日去油漆厂辞去了工作——这是他深思熟虑一晚上的结果,他觉得自己应该去干和自己学历有关的事。于是递完辞呈的大强又踏上了自己的路。他去找了一份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又是从底层做起,一步一步向上爬着,带着他初到深圳的热情,一步一步爬着。

 

过年了,已经不知道是距离那个大强出走的夜晚的第几个新年了。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坐在桌前,谈笑风生。“真是没想到,当时放你个小崽子过去都没指望你能有啥大作为,还想着不就是个巴掌大的渔村能挣个什么钱!现在啊......没想到,真没想到。”大强爹打着酒嗝嚷嚷着,显然是有些醉了。“哥,你讲讲那深圳长个什么样啊?”已经步入社会的妹妹好奇地问道。“这......”这可怎么讲啊!是讲曾经那个破破烂烂,遍地圩田的小渔村,还是现在这个纸醉灯迷,高楼林立的大都市呢?大强望了望窗外那暗夜中零散的星光,说道:“我给你讲讲我在那儿的奋斗史吧!”









G341号参赛作品

题目:《那条巷,那些人》

作者:卓淑媛

点此启封

"深圳故事"征文★绝密

十年前,家门前是一条小巷,环境算不上很好,里面满是一些从五湖四海来做些小本生意的人家。有人在里面卖早点,有人在里边卖菜,亦或是卖些有趣的小玩意儿……

 

“肠粉,新鲜的肠粉咯”、“包子,刚出炉的包子诶”巷里总会传出这样夹杂着不同口音的叫卖声和各种各样的香味,嘈杂却又让人听着舒服。

 

小时候,我爱吃最外边的那家肠粉,一点肉末,一颗鸡蛋再淋上酱汁,这是我每天的早餐必备。那家店是一对夫妻在经营,每天店里都充斥着他们忙碌的身影……一个小女孩站在店门前,努力的踮了踮脚尖,手上拿着一张十元钱,“阿姨,我要两条肠粉”“好嘞”接过钱,就又转身开始忙碌了起来,手上的勺子挥了两挥,不一会儿,一盘冒着热气的肠粉就出锅了。

 

“谢谢阿姨!”“没事儿,下次再来啊!”摸摸女孩的头,虽然她的额上早已布满了汗水,黑色的衣服也被汗渍浸得发白,身前的白围裙也被油烟熏得发黑,但她却总是笑脸盈盈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

 

巷子的深处是一个不怎么起眼的摊位,那是一个老头的卖菜的地儿,他的菜最新鲜,很多人都爱到他那儿去买,老头看起来有七十岁了,驼着背,穿着十年如一日的白色衬衫,腰间别着一个破旧的腰包。每天早晨六点,他总会准时的出现在那,正午十二点,也总是很准时的收摊。推着一辆小车,车上放满了新鲜的青菜,他也不爱吆喝,就这么静静的坐着,看着眼前过路人的行色匆匆,要是遇上了熟客就聊上两句,打发打发时光。他说,他的生活是充实的。

 

时过境迁。

 

后来,我再经过那儿的时候,门前的那条充满着人情味的小巷焕然一新,那一个个的小摊变成了一家家的店铺,曾经的那家肠粉店也变得崭新,纯白的瓦砖,靓丽的招牌。“老板,来两条肠粉。”一碗冒着热气的肠粉被服务生端了出来,是用一个精美的陶瓷盘装着的。肠粉的味道没变,还是从前的那个味道。吃罢,起身准备离开,一个温和的声音似在叫我的小名,回头看,一个穿着精致的女人用着一种不确定的眼神打量着我。原来是老板娘,我有些意外,几番嘘寒问暖后便匆匆离去了。门前,是一群老头在下着象棋……

 

几年来,深圳发展的很快,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各种新兴的行业横空出世,从前的那些破旧的小巷也都变成了体面的店铺,但不变的,是那条巷子里的情,是那条小巷里的人的努力,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着,努力地在这座充满希冀的城市生活着……









G344号参赛作品

题目:《能不忆深圳?》

作者:张心怡

点此启封

"深圳故事"征文★绝密

深圳忆,初忆是甘霖。

 

湘南的雨磅礴,粤北的雨细软,而深圳的雨,轻灵而细腻。

 

雨落在东门街头的大商小铺上,雨敲在凤凰山间的幽绿翠柏上,雨打在气宇轩昂的邓老铜像上:于是,连雨也染上了深圳浓郁的市味儿。

 

徐行雨中,无需撑伞,因为那雨珠从莲花山前含羞吐蕊的勒杜鹃上滑下,好似邓小平爷爷的殷切指导深入人心。深圳,一个集广府文化与客家文化为一体的设计之都、图书馆之城,无处不展示着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与深圳市民高素质的文化底蕴。走过书声琅琅的学院,翻阅图书馆里古今中外的名著,深圳早已摆脱了“文化沙漠”的戏称,积淀起年轻朝气的城市形象。阅读不仅铸就了这座移民城市的文化基因,还成就了特区不衰的创新活力。其独有的精神文明,叫人怎不敬畏?

 

深圳忆,再忆是惠风。

 

云贵的风郁热,塞北的风凛冽,而深圳的风,清爽而和煦。

 

风吹皱大梅沙的碧蓝海水,风托起海滨草地上的五彩风筝,风传响音乐厅的交响乐曲:于是,连风都常漾着深圳清脆的嫣然欢笑。

 

踱步风中,暂放烦恼。取一只风筝,在红树林的绿荫小道上,让它在深圳晴朗的天空中翱翔。摇橹深圳湾边,虽听不到绵长多韵的粤剧,但耳边“老外”的不同语言和着海边白鹭的声声悠啼,入耳也别有一番风味。夕阳映着金黄的沙滩,海面波光粼粼,连空气也变得甜蜜而浓稠。微醺风中,忽又传来响彻晴空的鸽哨儿声……一切是如此自由美好。深圳,早已成为世界瞩目的交流中心。这世间民俗,虽平凡却温暖,怎不令人沉醉?

 

深圳忆,最忆是佳人。

 

东北的人豪爽,北京的人实在,而深圳的人,敢为人先、拼搏进取而热情善良、和谐友好。

 

信步深圳,随处可见“来了就是深圳人”“来了就做志愿者”的标语。万紫千红勒杜鹃,一年四季总是春。在深圳的大街小巷和各个小区和重大活动期间,在交通、治安、环保、商业等各个社会领域,人们总能看到一支穿着红马甲的义工队伍,他们热忱服务的身影,作为风头劲长的文化名片,俨然成为了这座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当今的深圳,义工的身影遍布全市大街小巷,义工精神也深深影响着每一个深圳人。“虽然我不认识你,请让我来帮助你”摆脱了口头标语的束缚,正在变成越来越多深圳市民的自觉行动。深圳义工,就如一年四季盛开的勒杜鹃,装扮着这座年轻而又美丽的现代城市。而“深圳义工”也逐渐成为城市运营中最能体现深圳软实力的城市品牌。这样的深圳,我怎能不爱?

 

家在深圳,心在深圳。在深圳40年改革开放之际,请允许我为这座城市献上一首赞歌,祝愿深圳日益昌盛繁荣。过去的成绩,有我们参与其中;未来的美好,由我们共同创造!









G351号参赛作品

题目:《眼中深圳:创新发展,拍未来激涛》

作者:张书影

点此启封

"深圳故事"征文★绝密

身居高楼大厦,一展国疆鸿图,俯瞰海陆之间,南望“雄鸡”之腹,自南海远眺北岸,我看见一颗晨星自1980年直冲青霄,遥遥萤烁,她,便是“深圳”——自破落中崛起,在发展中超越的奇迹之星。

 

然回首1980年,父辈口中的“边陲小镇”深圳一副荒草凄凄、萧条破败的破落景象,初戴上“经济特区”的荣冕,承起经济发展领头羊的重任,拉起沉朽的马车,负重前行;现如今“四十之年”,已是全国GDP排名前五的国际大都市,车水马龙,人烟阜盛,以“小渔村”的身份,打破亚洲四小龙的传奇,屹立大国南端。

 

一切皆源于深圳自身,发展、创新、面向未来,自改革起,往巅峰而来。

 

我眼中的深圳,发展不息——我看见她红旗舞动,扬起蓄势待发的翅膀。

 

眼前浮现起深圳沧海桑田:回首改革开放到如今“时代精华”,期间多少拼搏和风雨,仍记从两万基建工程兵和几十万建设者云集深圳共筑舟渡,到“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从中国第一个外向型工业园区在羸弱中站直身躯,一位位企业家在困难中挺起胸膛,到“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震破云霄,对于深圳人而言,深圳便是一座在一片危机感中搭建起来的战舰,是泪水和汗水交织的荣耀,是发展和拼搏的竞技场,是理想和梦想笼罩的伊甸园。我看见深圳身披红旗,以马良神笔,画出冲天之翼,展翅而上。

 

我眼中的深圳,创新不止——我看见她化而为鹏,翼若垂天之云,扶摇羊角而上。

 

曾经的深圳是一只小鸟,五脏俱全而四肢无力,如今的深圳是一只大鹏,一日随风起而直上九万里。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化缘是化不来的,要靠自己拼搏,如果赋予城市以表达能力,那么我想深圳一定会大声喊出“独立自主,创新无止境”的宣声。而正是创新赋予了深圳“扶摇羊角”的魔力:君不见华为引领世界5G潮流,赛跑新产业跑道;君不见腾讯开创微信支付新方式,人工智能勇夺围棋冠军,更有华大基因、碳云智能、商汤科技种种创新型企业不断创新,争为先锋。在改革深化、共同发展的当下,深圳在发展中坚持创新的道路,在创新的助推器下一往无前,敢往超越,“扶摇青天”。

 

我眼中的深圳,未来不负——我看见她划动风云,指琼霄,现锋芒。

 

华为总裁任正非曾说:“华为总部基地永远在深圳。”他清晰地认识到深圳不只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更是一座未来的城市,时代的蝴蝶在深圳,当它挥动翅膀的那一刻,时代的风暴将被引发。中央“再改革”政策的支持、人才发展战略的奠基、科学研究环境的持续优化等等尽收眼底,为深圳屹立亚洲之巅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底蕴。深圳的人和深圳的企业,共为一体,拧成一股绳,凝成一股劲——那便是“拼搏发展、创新不懈、勇争先锋”的“深圳精神”。身怀绝人技,心怀凌云志,以“深圳精神”为核心,划指苍穹,争潮流先锋,在国内与国际显露深圳的锋芒——我看见深圳的未来果实盈盈闪烁。

 

在发展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发展,打造现代化,这就是深圳;人和企业及“深圳精神”汇为一体,便是深圳故事。而这,便是我所看见的深圳。

 

人为四十而不惑,深圳于“不惑之年”,在国内作为经济领头羊之一,以一带多,共同发展;在国际上作为重要经济体之一,争为时代先驱,扶摇青云,一绝云气,总有一天,终有一天,我眼中的深圳不但会成为中国引领者,更会成为世界及时代的引领者!









G356号参赛作品

题目:《南溟青天》

作者:杨奕超

点此启封

"深圳故事"征文★绝密

那是我触不可及的年代,而深圳尚在破壳之前。

 

岭南余脉的高低错落一路流进海中,那时人们早已开始摊平海水,收获绵软白砂似的盐。采珠人用黑瘦的手指捡拾珍珠蚌后急泅出水,以免葬身于海洋。那是奉献居民以养生丧死的母亲,对待南宋八岁的少帝与南方土地辛苦经营的人们一视同仁。人集合便成了聚落,新安县志的图谱里标着这里的姓名,白石板道崎岖不平地挤进小村深处。四合青瓦的天井里下望香烟缭绕,老妇人设下鸡、鱼、粉红的糯米馃,木具被扔在地上一声脆响。一半向上,一半朝下,那是最好的卦象。当晚,一夜鱼灯舞绕着村子踩过每一条青石,金色舞狮在灯烛里熠熠闪光。居民们在烟火升平里交杯换盏,孩子跟在闪动摇晃的巨狮尾后后跑得跌跌撞撞。舞狮一跃而起,动作干净利落,沿着梅花桩拾级而上,朝着漆黑的天穹眨动着双眼,银色的睫毛落满尘光。

 

只有盈满渴盼的双眼,能越过春日的发霉阴云和夏季的疾风骤雨,乘着大鹏鸟的双翼划过青空。或许,这里的人们就是从那时开始拥有了永远向上的目光。

 

古朴的建筑破旧下去,蓝色的带棱铁皮被拉成棚顶,提供了最便宜而坚实的庇护。电线与晾衣杆握着手的小楼在村落里悄然生发,如南方一向生长旺盛的菌子朝天生长。我的母亲 在回员工宿舍的路上。她早已习惯了南方多水的天气,但依旧会在踩过菜市场腥气翻腾的污水时皱眉。卖一块麻将牌大的肉,一把脆生生的青菜还搭三五株香菜和葱。这样的习惯让很多年后她和我一起站在北方的卖场外抱着婴儿大的南瓜发呆。

 

我时常觉得她的经历有几分传奇意味。深圳的外贸公司是繁忙的,来自五湖四海的客户涌入改革开放的窗口,而她是窗枢上一抹流动的风。妈妈曾不无自豪地提过,跟着笨重电视机播放的港剧和公司上下的口音,她从零开始学会了粤语。她数不清自己参加过多少届广交会,在暑热天气挨挨挤挤的人群中游走,将意大利或法国口音的英语翻成普通话或粤语,再将粤语腔的普通话翻成英文。在本地新闻里我见过欣欣向荣的蛇口港,于是我忍不住想象不是笨重的轮船或起重机,而是她当时在语种间翻动的话语一句一句将成吨的货物塞入红色货箱,让它们在大洲与大洋间穿梭航行,再向着天空垒出深圳今天的模样。

 

而二十出头的母亲暂时不知道会有这样的经历。她在公共厨房里给自己做饭的同时,几十公里之外,我的父亲或许正在敲代码,而他们甚至还没有相识。正如人们常常会认为的那样,他是又一个不愿意过安分生活的年轻人。与母亲的语言天赋不同,这个北方孩子直到几十年后唯一一句可以熟练运用的粤语还是在即停即走小巴上捡来的“有落”。赛格数码城大厦是那几年里他流连忘返的去处,塑料小框里闪闪发光的电子元器件在他眼里有如闪耀迷人的宝石。数月后逛街时他又溜去看新的电脑,气得母亲按下了时兴翻盖手机的关机键。他帮人写程序,安装计算机(而我不太能理解为何需要安装),调试电脑大屏,邮递员式的背包里装着最值钱的家当——笔记本电脑,为二十世纪计算机新纪元的到来乐此不疲。华强北的计算机领域创业者们总会碰头,他见到一位姓马的前辈需要一小笔投资,而这个机会由于父母——我的爷爷奶奶实在捉摸不透聊天软件的可行性而告吹,成为他一篓子深圳传奇中的一件珍稀品。于是我又忍不住觉得,父亲在台式机到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敲出的成千上万行代码是白色的星屑,它们攒成的烟花照亮了深圳的夜空,也让成千上万的人意识到要抬起头来,倾听深圳的声音。

 

而我呢?我无法回答。从记事之前,我的步足便随着深圳的血液流淌,我的行动便随着深圳的肌肉强健。当我从大鹏鸟金红色的羽翼的庇佑下探出头来,其实也正站在她宽厚的背与高昂的颈上。风猎猎掠过,而我在温暖中得以感知骤雨。

 

深圳。无论人们认为它是脏污的水沟或欲壑难平,都难以掩盖她的灵魂是九万里风鹏正举。或许,这里的人们就是从那时开始拥有了永远向上的目光。









G372号参赛作品

题目:《木棉深圳》

作者:李思颖

点此启封

"深圳故事"征文★绝密

初次见面,她突兀的立在那儿。直插云天,遍生瘤刺。光秃秃黑褐色的枝丫尴尬地伸展因而显得丑陋。在如洗碧空的映衬下,显得垂垂老矣,仿佛久卧病榻,携带着一股去不掉的酸楚凝滞。她默默无声地碍着所有人的眼,猛然瞥见她,总让人不舒服,仿佛眼中钉,肉中刺。随意瞥了一眼标牌,才晓得她的名字,是木棉。 

     

再次见面,是一个乍暖还寒,微凉犹在的时节。我漫步在深圳的街道上,一树火红的繁花映入眼帘。

    

那是怎样的一抹红啊,浓郁的化不开的绛红烈似火,烧得人不由愣住,任那炽烈的花朵的好颜色灼伤眼睛、摄取心魄。碗口大的花瓣仿佛连天烈火,又似天边霞光,溅了那晴朗天空星星点点的血痕。熊熊燃烧,灼灼其华。兀自曳曳生姿,兀自抚人心弦。

     

明艳不可方物!

     

那样全情投入的美艳,就这么骄傲地高绽枝头,除了烽火戏诸侯,就连裂帛取笑也抵不过这种张扬任性的美。

     

谁曾想过,那肆意绽放如此美丽的花朵,曾有过那样凄凉的光景。

     

木棉,她不似茉莉玉兰,洁白花瓣隐藏在在绿叶之间,唯有浓郁花香惹人醉;她也非牡丹芍药,虽繁复华美,却一身骄矜;她不似虞美人,漫山遍野,舞尽春风;她没有白莲出淤泥而不染的洁净;她不比秋海棠繁花似锦,低回婉转。

     

那炽热的灼目的好颜色,是她的脉脉真心,是她的满腔热血,是她的绝艳韶华。

      

其实在我看来,深圳也像木棉一般。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来,她一直默默无闻。在中国的版图上位于最底下的角落,然而在一夜之间,她成了最有发展潜力的改革开放特区。40年峥嵘岁月,沧海桑田。经济一路飙升,法律不断完善,教育不断进步,一跃跻身成为全国的一线城市,闻名于全世界,让许多人心向往之。

     

但“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美丽。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深圳的成功并不只靠一个政策,更靠的是几代深圳人的努力。

      

深圳,是座有干劲的城市,号称为不夜城,这里的许多人都曾见过凌晨五点的太阳。这不是他们起床工作的时间,而是工作一天,打算打个盹的时间;深圳,是座有活力的城市,来到这里,看到街上纷纷攘攘的人群,你仿佛不自觉的加快了脚步;深圳,是座开放的城市,“来了就是深圳人”,她兼容并包,她能吸收优秀外来文化,外来人才。

     

正是因为有曾经的落寞,因为落寞后的成功是通过汗水换来的,深圳这座城才能像木棉一般,宠辱不惊,胜不骄,败不馁。

     

“过去的40年,是深圳拓荒者们奋力拼搏的40年。而下一个40年,将由新一代深圳人接力开创。”

     

又见木棉,我震慑于她的美丽,震惊于她曾经的丑陋,更赞叹她在狂风暴雨后,施施然重着华裳,再赞金钗的勇气。“今日致身歌舞地,木棉花暖鹧鸪飞。”

   

木棉,你暖了无数白首英雄泪。

   

深圳,你暖了无数年轻追梦心。









G387号参赛作品

题目:《恋上一座城,倾心一簇花》

作者:李雅桢

点此启封

"深圳故事"征文★绝密

一座城,一簇花,深圳人,深圳事 ————题记

 

你羞红了脸蛋,好似喃喃细语到:“我在深圳,我在等你。”命中注定般,我和你,在这大深圳相遇。茫茫人海中,无需言语,只因你默默陪伴在身边,尽情绽放着,长得紫红,开得热烈。这,不正象征着深圳这座城市的无限活力吗?你--勒杜鹃,可知?我们在深圳初见时,我已倾心于你,倾心于,这座城。

 

从老家初来乍到深圳之时,新的城市,新的一切,都令我倍感新奇。林荫道,小树下,东望望,西悄悄,我迫切的环看四周,恨不得将这漂亮城市的一切都尽收眼底。也是这时,你第一次映入我的眼帘,随后,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满我的整个眼眶,就似一群紫红的小精灵正翩翩跳跃,“起舞弄清影”,熊熊燃烧出一片绚丽灿烂的紫红花海。我的脚不受控制的迈出步子,向你靠拢,又轻轻停在你身前,唯恐惊扰到你。

 

揖起一簇花,轻嗅,一缕缕淡雅的香气入鼻,花的馨香直沁我的心房。我不禁感叹到:“这花好漂亮!”一旁的妈妈笑眯眯的打趣到:“可不嘛,你这小妮子,眼光还真不差!这花就是深圳的市花,勒杜鹃。看来,你和深圳这座城市很有缘分哦!”"乐”杜鹃?真是个悦耳动听的名字呢,这些花儿一定让来来往往的深圳人赏心悦目,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吧!我一定会喜欢"乐”杜鹃,也会爱上深圳这座大城市的吧?嗯,一定会的!那时,我在心里默默的想。

 

春夏秋冬,一年又一年,周而复始,我渐渐长大,已“扎根”深圳。一切,都随时间的洗涤,变化着。唯不变,是那不论在深圳的哪个角落,依旧愈燃愈烈着的紫红花海——勒杜鹃,伴我同行。

 

我喜欢拿上一本书,坐在勒杜鹃丛下的小石凳上,清风拂面,发梢挠着脸痒痒的,静心看书,看累了抬头,赏赏勒杜鹃,马上就感到心旷神怡。有时我会想,活在深圳,活在杜鹃丛中,且有书相伴,这便是深圳人最大的幸福罢。亦或是就在勒杜鹃丛里散步,累了就一屁股坐在小石凳上歇息,看着周围来来往往的人们。

 

常有一群老奶奶们在杜鹃丛下晨练跳舞,嘹亮的音乐声,打开了全新的一天,老奶奶们一个个都精神饱满,背后的勒杜鹃将奶奶们 衬托的更加精神焕发,个个都好似年了十来岁。勒杜鹃呀,你可知,你给老人们送来了最珍贵的礼物--健康。

 

也常有年轻人,坐在杜鹃丛下的小石凳上,啃着面包,他们有时看看文档,看看手机,杜鹃丛下的他们,正准备开始一天劳累的工作。勒杜鹃,你可知,你给年轻人们送来了最宝贵的礼物——放松。

 

每天,更有数不清的小朋友们,约在杜鹃丛下玩耍。她们捡起地上凋落的勒杜鹃花瓣,别在头上,争着当花姑娘;又或是躲在杜鹃丛中捉迷藏,玩得不亦乐乎。勒杜鹃,你可知,你给孩子们送来了最可贵的礼物--欢乐。

 

勒杜鹃,你是深圳的市花,你不怕台风,你无惧干旱,你坚定不移的守卫着深圳;当一树繁花时,你仍给我以热烈、奔放,正如初见时那般亲切的感觉……你,勒杜鹃,也正像深圳人,大多来自全国各地,可他们只要一落脚于此,便生根开花,无论风多大、雨多凶,都要开出最鲜艳夺目的花……

 

又是一年春好处,姹紫嫣红杜鹃开。开在哪儿?开在我们深圳人的心里,散发着馥郁的清香……

 

恋上你们,又倾心于你们,大概,是我此生最幸运的事情了罢。

 

四十年风雨兼程,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一树永不凋零的繁花。生在深圳,我与深圳的故事,未完待续……









G409号参赛作品

题目:《迎着风奔跑》

作者:陈知维

点此启封

"深圳故事"征文★绝密

依稀记得谁人告诉我,他心中最美的花,是簕杜鹃。风徐徐而过,光影明暗斑驳间,落下的是深圳人的青春。

 

初遇江平时,我五岁。

 

因父母工作繁忙,生于南粤、长于深圳的我被送回了乡村故里。犹记初到小镇大院的那个黄昏,入目便是一个男孩瑟缩在一群孩童的包围圈中,被肆无忌惮地嘲弄,令我疑惑亦心惊。

 

紫色的霞光缠绕上天端,大人的催促在大院内回荡,小孩们忽而消散一空。唯独风暴中心的那个男孩,却似乎被人遗忘了,孤零零地坐在角落。分明地看到了他眼中的落寞与倔强,我鼓足勇气小心翼翼地坐在他身旁,拍了拍他的背。

 

飞虫在窗户斑驳的光影上跃动,大院围栏之外的天空已是凝墨般黑色,却也镶着许多闪闪的碎星。我望向远方:天际的星河与大院围栏外的长溪相接,溪水无边地印着星影,似乎星光与溪水连成一片。铺天盖地,亦真亦幻。“外面大城市的夜晚也和星河一样美吗?”他看怔了,“以后,我想离开这里,去看与星河一样美的城市。”他的眼睛亮起了千万颗星,光芒璀璨。我心上一动,记忆中,好像那夜的星是真数不尽。

 

慢慢地,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后来,我才知道:江平生时先天受损,故而天生羸弱,父母前往深圳务工,于是留下他与奶奶在大院长大。我们一起看过许多个星夜,我们一起在不知名的溪水边吹风谈心,我们一起在大院的墙边植上簕杜鹃。花开四季,四季常春。

 

我想象不到他是一个几乎未曾出过大院的少年。每每说起父母的外出,他好像从来没有埋怨的情绪,却总是给我描绘他心中的深圳——那个父母在电话里提起的深圳。

 

他初次提起想做运动员时,我惊讶之余权当笑言,未曾想过后来,在每一个朝霞弥漫天际的日子里,我都能看到一个单薄的小男孩,在大院外长溪边,迎风奔跑。

 

父母接我去深圳,我九岁。

 

出发的清晨,他在父亲的车后探头探脑。看着我走过去,泪水却止不住流。他没有和我道别,是我一直遗憾着的事情。那时候我甚至希望,被父母接去深圳的,是他。上车后我频频回顾,似乎看到他红红的眼眶,嘴唇数次翕张,却终是没有说出一个字。也许是风一吹而过,我的泪也湿润了眼睛。

 

六年未归故里,我十五岁。

 

时光不居,岁月如流。在深多年,父母忙碌,家境逐渐优渥。在与父母并不多的交流中,他们总不知厌烦地“现身说法”:深圳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的人。却不知对我而言,这仅仅是毫无创意的“说教”。步入繁忙的初三,千人一面的校服里包裹着少年炽热躁动的心,作息规律的学习生活却让我有如迎风奔跑般疲惫。有时我会觉得“江平”或许只是我的幻想。无数个夜晚,每每我想放弃时,窗台那簇红粉相间的簕杜鹃却总是提醒我:在另一个“平行宇宙”中,那位你幼年结识的少年,曾经多么地期盼生活在你现在的城市。于是,我总是再度亮起台灯,承载远方故乡的希冀,唤醒迎风奔跑的决心。

 

中考前夕,偶然从父母的谈论得知,故乡大院有个叫江平的男孩上了深圳某校,顺利进入深圳体工大队。我知道多年前他为何不跟我告别了,心头汹涌澎湃。我对父母平静地笑笑,当夜却咬着牙做了平时两倍的题。睡前,我盯着那簇簕杜鹃,擦干了眼泪。

 

原来在迎风奔跑的路上,总会有人一路同行。在深圳这座移民城市里,五湖四海的地域文化背景使得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与隔离感愈加强烈。但我们心中有着同样的一片星汉、一簇红花,从而令人文的情怀充斥着我们彼此的生命。

 

中考意外地顺利,拿到高中录取通知书时,我冷静得出奇,第一反应是拨通了江平的电话。多年不见,却一如当年,我们熟络却语无伦次地谈论着这些年我们完全不同地经历。

 

“今天,深圳特区四十周年了。一起祝我们的深圳,生日快乐好吗?”我突然说。

 

“我们的深圳?”

 

“来了就是深圳人,有心便是深圳人。生日快乐,深圳。”

 

我激动地打开了电脑,与电话那头的他,一同逐字逐句地敲下了这篇文章。

 

深圳星汉漫天、簕杜鹃遍开,改革春风一直向前吹去。于是我也相信终有一天,我会和那个迎风奔跑的男孩重逢。他和我以及无数个“他”和“我”,有如散落四方的星子,终将汇成深圳的漫天星河。

 

这样的一群人,有着各自不同的故事,却拥有着共同的名字——“深圳人”。这样的一群人,各自迎着风奔跑,却必将跑出共同的未来——“深圳传说”。 









G415号参赛作品

题目:《手绘深圳》

作者:潘宇

点此启封

"深圳故事"征文★绝密

深圳是什么颜色的?我手握画笔,回眸过去的四十年。

 

 “是绿色的。”我爸说,“是东方风来满眼春的绿,是苏醒的颜色。”改革开放的春风拂过南国沿海的小镇,深圳发展十余年,父亲来到这里,和他一起的是同样充满斗志的青年。这里是寻梦的地方,无数年轻人用汗水搭筑起属于自己的梦想高楼,为这座城市默默奉献着。而我,在这里成长,也看着这里数载的变迁。深圳的绿,绿在一手捧起的青山绿水,从银湖山十年前蜿蜒曲折的山间小径走到如今开阔的可骑行绿道;从过去掩鼻而过的僻陋水沟到眼前的清澈小溪……更有座落在繁华之中的一处宁静——仙湖植物园,父母每年都会带我来此,褪去积攒多时的浮躁,寻找一刻心安。深圳绿,是人们一路行走携来的绿,我提起笔,涂抹出山林溪流草木和绵延行道。

  

“是蓝色的。”妈妈说,“是海的颜色,是建设的蓝图。”“来深圳工作二十年了,以前从老家到这至少花上半天,说是来城里,这里却山环着山,不见尽头……现在好了,路开阔了,到处都有公交地铁了,变化真大啊。”深圳的蓝,蓝在众人努力实现的梦想,从小渔村到一线大都市,有沿海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穿梭于城市的立交,夜晚的灯光闪烁,高铁地铁新增线陆续通车,一一印证了深圳速度。如今再看,繁华尽在眼前。深圳蓝,是建设者一砖一瓦搭出的蓝,我提起笔,描摹林立的高楼和壮阔的海。

 

“是红色的。”姐姐说,“是温暖的颜色,是奉献的精神。”深圳义工是深圳响亮的名片,每当走在街上,你总会看见红马甲的身影,无论是维护交通秩序还是清理街道,亦或是方向指引、整理共享单车,他们都尽心尽力地完成着属于自己的工作,这里不仅有在校的学生,有放了假的员工,也有退休的老人……每一个深圳人都在以绵薄之力为城市的运转“搭把手”,让这个城市更显人情味。深圳红,是市民们热情燃烧的红,我提起笔,勾勒出爱心站台和可爱的红马甲。

 

原来深圳是彩色的,我想起过去的美好岁月,一家人走绿道,从坂田到银湖,想起大运会上七彩的吉祥物,气派的沿海高速,静谧的深圳湾,人潮汹涌的三号线,想起乐队合奏《春天的故事》时,老师一个音符也不容错的严格指导还有出演时他的热泪盈眶……我把我的故事画入画中,绘出我眼中的深圳。

 

来了,就是深圳人。









G417号参赛作品

题目:《往事如诗,前程待书》

作者:罗雅棋

点此启封

"深圳故事"征文★绝密

我踩在晃晃悠悠的台阶上,双手插在裤兜里,在布吉街头等着店家打包腌面。嘈杂的唠嗑声混着幽沉的风向我一阵阵袭来,一波又一波的记忆碎片刀光剑影般掠过,贪嗔痴恨爱恶都在此了——

 

深圳,深圳。

 

十多年前的盛夏,爷爷奶奶带着年幼的我来到这座城市,人潮涌动、灯光璀璨。在来往匆匆的人流中,提着大包小包行李的我们显得格外突兀。偌大的城市,很容易让人迷失方向,因为它满是未知,甚至没有尽头。

 

幼时在深圳最深刻的记忆属于布吉。那里总充斥着熟悉的腌面、笋粄等食物的迷人气味,到处都是似曾相识的面庞,他们口中说着一样的乡音,一样的好茶更好客。或许你已了然——我是个客家人。

 

前几年,我曾偶然了解到拥有四分之一客家血统的美藉非裔罗笑娜女士历经波折在龙岗鹤湖新居认祖归宗的故事,我感到格外亲切,或许是因为我打小就生活在家庭宗族关系密切的环境中,让我明白宗族血亲对于我们客家人的意义——所谓“客”家人,时时为客,处处为客,颠沛流离,我们痛切地了解着故土的可贵——“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从在孙中山领导下打响辛亥革命前第一枪的郑士良烈士,到在蛇口打起改革开放大旗的袁庚先生,客家人在时代的浪潮下从未退缩。平凡如由珠宝学徒晋升为珠宝企业老板的阿叔、师范毕业后开办幼儿园的大伯、自力更生开理发店的婶婶到为城市带来干净整洁的清洁工阿婆,客家人始终“特立卓行”,艰苦奋斗。从三百年前来到此地开始,客家人就“只愿海波平”,“来年风景更旖旎”,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无声潜入夜”,位卑未敢忘忧国。

 

长大后的我一直对深圳日渐消失的旧村有一种偏爱。诚然,深圳新潮时尚的摩登街区光彩夺目、成就非凡、令人神往。但那些古朴老旧甚至有些落后的街巷,也是老深圳无法割舍的“烟水悠悠”——我不禁淌过时光长河,秘密潜入两年前的湖贝,穿越狭窄的巷子,在倏忽间不经意撞入客家阿婆浑浊的双眸,窥探那古铜色皱纹下藏匿的复古记忆:

 

向外探出身子的铁阳台锈迹斑斑,木门上倒着的福字已褪了色,略有些脱落;杂乱无序的电线随处可见,时而有鸟儿飞过,留下一抹倩影;斑驳的白墙满是爬山虎,抑或布满了霉印,石板路上的青苔逐渐攀上了墙沿,潮湿的气息始终包裹着全身的感官;兜兜转转来到一家快炒店门口,客人遍布老中青小,却又以外来的年轻人为主。忽而驰过一辆摩托车,坑坑洼洼的路面下藏觅的水沟抓住机遇大肆飞扬;归途中路过藏在旧村身处的祠堂,老旧却古朴庄严,彼时一个放学的孩童举着糖葫芦路过,对边的墙上有一个大大的“拆”字,我不禁有些许恍惚:
    

我想起本地同学口中坪山的“黑暗料理”、童年记忆“椒盐菠萝”,想起深圳墟金黄得如一块琥珀的柔韧有余的“猪油糕”,想起入口即化、薄如蝉翼而又软糯香甜的“云片糕”,想起沙井鲜嫩爽滑、肥美乳白、炙烤后喷香的生蚝……

 

这些掩埋在岁月深处的记忆,随着城市建设的步伐日渐疏远模糊,变得“有句相酬,无计相留”。

 

深圳,深圳!

 

你如诗般的过往,又有多少人知晓呢?

 

每当人们说到深圳,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脑中闪过人才公园、高新区、市民中心的画面,很自然为其所着迷陶醉。但是,对于辉煌成就诞生前的历史,人们却知之甚少。

 

事实上,深圳这座城市,最早的人类活动遗迹可追溯到7000年前;这里有珠江口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咸头岭遗址,有华南最大的商时代墓葬群之一 ——屋背岭遗址,有我国东南沿海现存较为完整的明代军事所城——大鹏所城,有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客家围屋——鹤湖新居、大万世居、回龙世居、龙田世居;这里也有见证中国改革开放奇迹的地标性纪念地——莲花山邓小平铜像、孺子牛雕像等。

 

深圳!深圳!

 

你如诗般的过往,又有多少人知晓呢?!

 

店家的叫卖声将我拉回现实。接过腌面,我踏过时光隧道,回到了现实。深圳的现代繁荣与高科技是世人所赞扬、艳羡而向往的,但这些掩藏在城市深处的记忆也同样不逊色,那是如诗的过往,也是进取拼搏的深圳活历史,值得每一个深圳人去了解。

 

今年恰逢深圳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这使我想起一句歌词:“回首往事如诗,篇幅小却真挚,于是,美好前程便如是”,或许这就是深圳最佳的写照:往事如诗,前程待书;浩瀚星辰,未来可期。









G422号参赛作品

题目:《她和她的城》

作者:宋思妮 

点此启封

"深圳故事"征文★绝密

扫尽冬日的雾霾,唤醒新春的草绿。染着些许锈迹的绿皮火车从白雪封国的北方驶向青山绿水的南方。当窗上的霜花渐渐消融,枯枝重又点缀了新绿,她来到了南方的这座城——深圳。

 

风拂过,杜鹃花轻摇细蕊。

 

20岁的母亲年轻气盛,北方的她抱着对新地域的向往,怀着对改革开放的憧憬,应着时代的潮流,毅然决然地来到了深圳。20岁的它,蓝天白云与粉红色的晚霞碰撞,夜晚的深南大道是城里最灿烂的电光。那是她和它的初遇,她们的故事也由此开启。

 

在五花八门小广告的海洋里,母亲找到了她的第一份工作——导购。母亲干的兢兢业业,对每一个顾客都耐心地介绍店内的产品,渐渐的,她能听懂粤语了。年轻人投入的热情往往与业绩成正比,母亲在半年后就当上了店长。后来的一次机遇,她去到了北京工作,但她的向往之处依然是南方,母亲还是回到了深圳。

 

再逢,它依旧是散发着蓬勃朝气的城市,依旧有无数的人来到这里工作。小城夜晚的灯光越来越多了,马路上也有更多的轿车呼啸而过了。要强的母亲不只愿做一个店长,她想要向上走,但是当时的她只有着职高的文凭。如果我能有个好文凭就好了,她想。母亲辞掉了店长的职位重新做回了导购,换班之后,有时她窝在库房的角落里背资料,有时奔波在各大专科补习班里。那是她第一次学英语,那个年代,像母亲这样的北方孩子是学俄语的,从来没有英语基础的她操着一口蹩脚的英语,词典上的单词被划了又划。白天,她是专柜里工作的上班族,从合租的房子里奔出,手上拿着刚热好的豆浆,嘴里咀嚼着还没来得及咽下的馒头,在人潮中挤上公交车后,开始忙碌的一天。晚上,她是挑灯夜读的学生,深知没文化的亏,翻着一本又一本的书,当其他室友睡下了,她仍点着灯在学。“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母亲种下理想的种子,即使不是在最好的年纪。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有收获,但是不付出就一定没有收获,2002年,母亲考上了大专。

 

捧着崭新的学历,母亲在众多的求职者当中可以说是闪耀着金光。不久母亲被招进了一家较大的服装企业,独立,坚强的性格让母亲在事业上节节攀升。从职员、项目经理、再到总监,时光化作泡影,风吹即逝,路上的车辆有属于母亲的一辆,写字楼的办公室里也有了母亲的座椅。40岁的母亲,依然忙碌,但脸上能看出更多的从容和幸福。路边的高楼越秀越高,繁华的不止是深南大道,紫红的勒杜鹃开满了路边,交错的高架桥矗立城中,还是傍晚,城市已是霓虹初上;商场里还有来来往往的人群,天空上飞过数不清的飞机,景区中还充斥着游客的笑声,居民楼覆盖了大片的土地,40岁的深圳,奋斗不止,但这里已成为人们安居乐业之所。

 

母亲总说自己是深圳成长的见证者。“我在深圳奋斗20年了。”20年是每一个人宝贵的岁月,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却不值一提。但是在这20年里,有无数像母亲一样的人,用她们的年华,去拼搏,去奋斗。她们都像母亲一样不断爱护,创造着深圳,短短20年打造出了这个国际大都市,在深圳成长史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风拂过,杜鹃花又绽枝头。








G430号参赛作品

题目:《与众“布”同,争做深圳红》

作者:黄安琪

点此启封

"深圳故事"征文★绝密

“纤维纺成纱,纱又织成布,布呢染成中国红……”染匠师傅一边哼着曲儿,一边把我们从架子上收下来。

 

“师傅,这批红布我就送去深圳啦。”

 

如你所见,我是一块普通的红布。

 

车内广播播道,“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从‘三天一层楼’创造‘深圳速度’起步,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化鹏为鲲,一跃成为举世瞩目的大都市。这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创新之城……”

  

此时此刻,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我会成为什么,这座城市又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看向窗外,车水马龙,秩序井然。年轻人在跑道上奔跑运动,青春朝气蓬勃;小朋友在长椅上看书,聚精会神,求知若渴;无数人在这座城市的高楼大厦、大街小巷,为梦想奔波劳碌。

 

我想成为飘扬的五星红旗,受无数人尊重敬仰。我想成为放宝石的垫子,珠光宝气使我更加绚丽迷人。

  

可是,我没想到……

 

人们将我制成了红袖章。正是疫情防控期间,高温酷暑,交警戴上我,严守在一线,从不懈怠。物业人员戴上我,坚守岗位,确保小区防控万无一失。

 

高温暴晒,可真不是滋味,我很失落。

  

这天,我被夹在一位交警的袖子上。刚下班,警服还未换下,一通电话就打来了。

  

“儿子,注意安全啊,看新闻说你那里有几个确诊病例。”

 

“妈,你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你说说你,过年也不回来,一年多没见了,能不让人操心吗?”

  

电话那头越说越激动了,“快过年时,你说抗疫当前,疫情不退,你不退,要坚守岗位,可我不放心,我就你一个儿子了。”

  

我想象到一位年迈的母亲在家里守候,无尽的担心与忧虑,换来儿子义无反顾选择“逆行”,这是平凡人的挺身而出,更是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顿时,我觉得红袖章比珠宝垫更加珍贵了。

  

“妈,我为深圳出份力嘛,值得的,今年一定回去看你。”

 

通话结束,他望向远方,喃喃自语道,“看着这座城市恢复了往日的生机,我更觉得我的付出是那么的值得。”是的,我也觉得值得。

  

人们将我制成了红马甲。红马甲是深圳志愿者的象征,上至花甲老人,下至稚嫩孩童,都是其中一员。他们也是这样热情耐心,温暖细致。

 

“我做义工几十年了,附近的人都知道我。虽然我不识字,但我就是热爱公益。你给我讲一下好吗,这些都是什么活动?”头发花白的阿姨拿着一张纸向旁边的小义工问道。

  

“这个是四点半课堂,因为小学低年级放学的时间是每天的四点半,对于一些家长来说接孩子放学成了难题,我们就是为了解决这些困难而设立的。您可以帮忙在教室里照顾一下小朋友。”

  

“这个好,我还有个孙女,可以一起照顾。”她满意地在纸上打了个勾,“我呀,来深圳三十多年了,亲眼见证着深圳越来越好,义工团队也越来越壮大。”

  

放眼望去,像她一般年龄的义工还有很多。这本是退休享受的年纪,可更多人选择了做义工来回馈社会。

  

我相信是深圳良好的氛围与魅力,吸引了这么多人的参与付出。这座城市,你也深深吸引住了我,我愿意成为红袖章,我愿意化为红马甲,和他们一起,不管酷暑严寒,争做深圳一抹绚丽的红色,共同守护你的美好。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深圳,未来一定会更好!









这么多的佳作,你pick哪一个呢?快来投出你宝贵的一票,送你喜欢的文章“C位出道”吧!


注:由于单个投票最多只能提供30个选项,故将40篇作品分为A、B两组,两组合并计票、排名。一个微信ID只可投票一次,一次可投多个作品。



作者:圳爷

编辑:林思深


 推 荐 阅 读

有没有那么一瞬间,老师某个做法把你感动得稀里哗啦的……

深圳故事 | 尹昌龙:文化“草色”已在深圳蔓延成春

2020名著新编短剧大赛启动,听说脑洞大的“戏精”都来了!


这就完了?更多精彩

我们深圳读者群等着你!

群人数过多,添加小助理微信邀请您入群哦!

听说分享点赞的亲都逢考必过发大财了ε≡٩(๑>₃<)۶

点分享点点赞点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